每日一书|《思想的年代:对话维也纳的艺术、思想与科学》
原标题:每日一书|《思想的年代:对话维也纳的艺术、思想与科学》
《思想的年代:对话维也纳的艺术、思想与科学》,[美]埃里克·坎德尔 著,杨小虎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
推荐理由:1959年,英国物理学家C.P.斯诺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提及了“两种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冲突。如果说这一观念代表了很长一段历史里人们对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理解,那么斯诺在1963年补充提出的“第三种文化”——寻求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之间的融通——正成为当下人类知识界的主流追求。从数字人文到神经美学,从人工智能哲学到计算社会科学,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同时兼具科学的逻辑与人文学的直觉,才能完整深入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系统化,学科的区隔界限日益分明,但跨越区隔、实现知识融合的冲动却始终执拗地存在,如进化生物学家威尔逊、科学史家斯蒂芬·古尔德等都是其中翘楚。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的这部作品应被给予相同的重视。坎德尔采取的研究独辟蹊径,他选择将当代的知识融合传统与遥远的1900年代相对接,深入探讨了那一时期群星荟萃的维也纳如何孕育了打通艺术、科学、人文思想的冲动。从1890年到1910年的维也纳文化——包括弗洛伊德的理论和克里姆特、柯克西卡等人的绘画——从心理学、医学、艺术的不同层面通达了人类非理性、无意识活动的本质,不仅真正开启了现代主义思潮,更为学科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影响持续至今。
坎德尔在这部富有创意的思想史作品里试图澄清一个存在久远的认识误区:科学秉持的还原论并不与艺术相冲突,就像我们尽管能穷尽大脑的运作原理,却依然会为由它所迸发出的天才式灵感而惊叹一样。同时,坎德尔的提醒,对于反思当下的“学科交叉热”不无裨益:“人们必须记住,当不同领域具有自然结盟的倾向时,它们的结合才可能成功”。在这方面,1900年代的维也纳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和可供不同领域的天才自由相遇、交谈的文化空间。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宫照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每日一书|《思想的年代:对话维也纳的艺术、思想与科学》
每日一书 | 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
《行走的人》|每日一书
每日一书 | 《观念的跃升》
《绘画反对图像》|每日一书
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在维也纳举办
大咖谈 | 孔德墉:儒家学说影响了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
《你看见喜鹊了吗?》| 每日一书
艺苑沙龙:畅谈“美学的思想 舞蹈的理论 ”
书的纠缠与思想的回响——纪念德国思想家恩斯特·图根特哈特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