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三座社区:竹编技艺编织出幸福生活
原标题:桐梓三座社区:竹编技艺编织出幸福生活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2008年,竹编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桐梓县楚米镇三座社区,当地群众通过“指尖艺术”竹编,编织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编织背篓底部。陈桂良摄
5月16日,走进桐梓县楚米镇三座社区,小巷中,群众正在编织背篓和缝制背篓上的背带。依靠竹编这门老手艺,小巷中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编织背篓有20多年了,一天可以编一两个,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两千左右。”桐梓县楚米镇三座社区的群众王维兴表示,自己在家编织,比较自由,也好照顾家里面。
群众正在编织背篓。陈桂良摄
因为几十年过硬的编织技艺,他们所编织的背篓深受当地和周边乡镇群众的喜爱,大部分还以100元/个左右的价格直接批发给零售商,基本不愁卖。在他们看来,这既成了他们的爱好,也为家里增添了一份收入。
王维兴正在削竹篾。陈桂良摄
“我们会继续鼓励他们做好做巧背篓编织手艺,把竹编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打造成三座社区的特色品牌,让他们用自己的巧手编织出自己的致富路。”桐梓县楚米镇三座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成天碧说。
编织成型的背篓。陈桂良摄
据了解,从一根成竹到一个背篓,要经历砍、锯、切、剖等数道工序,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编织出来的背篓才会坚固耐磨。桐梓县楚米镇三座社区从事竹编技艺的共有21户约100余人,年轻人在外务工,老一辈的就在家靠编织背篓增加收入,通过自己的巧手编织出幸福生活。(戴密密、陈桂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桐梓三座社区:竹编技艺编织出幸福生活
杨澜单霁翔体验瓷胎竹编魅力
今晚播出,杨澜、单霁翔邛崃探访瓷胎竹编技
半月谈丨非遗出圈,年轻网民不再只是围观
非遗出圈,年轻网民不再只是围观
宁海2件文创产品上榜首届“浙派好礼”
曹州绳编传承人秦怀忠:指尖艺术话传承 一编一缠守匠心
重庆万州盘活“指尖经济”:“针”功夫“绣”出幸福生活
非遗技艺涌入园 民俗文化闹元宵
九龙坡区举行第十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