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便条”
原标题:张爱玲的“便条”
张爱玲的散文就像树生庭院,却可以不受院墙束缚,自由自在地高出去、散开来,撑满天空。在树下看,似乎逃离了院墙,可站在外面一看,它却依然在院中。这种感觉非常美妙,而看张爱玲的书信,更是感觉就像一阵风儿吹转出叶的背面,风格迥异;又像是遇见了后期的张爱玲,铅华洗尽。学者庄信正说:“年轻时她很讲究衣着,甚至被讥为奇装异服。到我认识她的时候就很朴素了,没有任何特色。”
这样也好,至少我们对张爱玲的性情和文字就有了较新的认识。上海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是张爱玲故居,故居纪念牌上有八个字是评价张爱玲作品的:“写作风格,朴素秀逸。”张爱玲自己也曾说:“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当然,书信与散文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然而却更见性情,也更见魂灵。读者读了心仪作家的作品,有条件自然也想再看看他们的书信。
1966年,46岁的张爱玲与31岁的庄信正在美国相识,从此两人保持通信28年,其间张爱玲给庄信正写了84封信。2012年,庄信正将张爱玲给他的书信以《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为名结集出版。
张爱玲曾在信中对庄信正说:“我写信奇慢,一封信要写好几天。”
年轻时,我也写过信,虽说做不到一挥而就,但基本上也是“立等可取”;而天才作家张爱玲写封信居然“要写好几天”。我当时看了很愕然,不敢相信这是一代才女张爱玲说的话。我当然相信她说的是实情,究其实质可能还是怕交际,怕与人来往。张爱玲在她的《天才梦》一文中曾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张爱玲寓所简而又简,虽然装有电话,但很少接,“备而不用”;沿袭时下的用语习惯,亦是“非必要,不写信”。确需写信,亦很简短,三言两语,只字片言,且不少是写在明信片的背后,她自己说似“便条”。字迹圆润从容,却很稀疏,像极了水田中刚站起来的禾苗,彼此互不关联。
张爱玲与人交往亦是如此,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作为张爱玲的好友,庄信正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她同生人乍见面时‘望之俨然’,似乎很不容易接近;但是来往不久我便注意到她如中国传统那样彬彬有礼,渐渐地竟感到亲切乃至殷勤了。”庄信正如此评价。
如1970年10月31日的信,虽然只有区区几行不到百字,却也展现了张爱玲温情体贴的一面:“信正,上次匆忙中寄书,寄出后才想起忘了问你感冒好了没有。迄今忙完,情形等稍空再告诉你听……千万不要特为回信,过天有事再谈。张。卅一日。”鲁迅的书信也很简短,那是因为他来往的信件太多,只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否则就根本没时间用于创作了。张爱玲则不然,她一生通信的人不多,归根结底还是怕写信,“除非不得已她总避免写信”。
庄信正是山东即墨人,1960年赴美念比较文学博士,之后留美任教。庄信正比张爱玲小15岁,念本科时接触了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深感“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家”。1966年暑假,庄信正听到张爱玲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她带英国口音的英语流利而典雅,讲话亦庄亦谐,幽默起来若无其事而又妙语连珠”。我想,这才是一代才女作家应有的风采,自然也极符合我们对她的认知,感觉张爱玲就应该是这样的才情。
庄信正行文严谨,他对张爱玲书信的注解,无一处不细心,且能娓娓道来,令人折服的同时又有助于读者对张爱玲的理解。有句调侃的话叫“伴娘比新娘漂亮”,从这个角度而言,移用过来甚是形象。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黟县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24日第16版
作者:舒敬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鲁迅是一座山,而张爱玲是一条河” ,未被阅尽的张爱玲 | 知书No.178
高云翔分享与小酒窝幸福瞬间 送便条字迹成熟潦草
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
民国才女张爱玲:文学成就斐然,晚景凄凉,病逝美国,小说《色,戒》搬进荧幕
鲁迅是山,张爱玲是水,王小波是刺
这是1943年,张爱玲和伪满洲国歌星李香兰,一张罕见的留影……
你怎么读张爱玲,大概就可怎么读她
其实,这就是智者不入爱河的真正原因
李雪琴:最好的关系,是相互麻烦,彼此感恩
真正的读书是怎样的?我想和你谈谈这些事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