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的背后,不只是贾府两房之争,还有更深的寓意

原标题:抄检大观园的背后,不只是贾府两房之争,还有更深的寓意

抄检大观园事件,在“甄士隐”的文本中稍显复杂。文本“写假则知真”(脂批),因此,贾家故事艺术再现了作者的“甄”家事。第七十七回,脂批指出,抄检大观园之事,“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暗示抄检大观园事件是有文学原型的。

或许,抄检大观园的文学原型,根本没有什么绣春囊事件,只是作者童年时期曾经和姐妹们生活在一个类似于大观园的花园中,但随着渐懂人事,作者和姐妹们不得不告别童年乐园,分开居住,就像最初年龄极小的湘云和宝玉同随贾母住一处,后黛玉初入贾府时也很小,她也与宝玉一起住在碧纱橱里,随着年岁渐大,在入大观园前两人已分房。第二十一回,重访荣国府的湘云夜间仍往黛玉住处安歇,脂批就指出:“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既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亦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

那么,回到梦幻文本,有人也许会说,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绣春囊,王夫人何至于大动干戈?这不更证明了她面善心不善吗?但这也是脱离了时代背景,从邢夫人看到绣春囊,吓得紧紧攥在手里,再到王夫人、凤姐变了颜色,如临大敌,都可以看出,此事件非同小可。

小小的绣春囊,在礼教森严的封建时代,可是大大的问题,事关整个家族的名声和脸面。虽然王夫人将管家大权托付给凤姐、贾琏夫妇,但她才是真正的当家主事之人,这样的大事,她可以坐视不管吗?这样的大观园该不该抄检抄检?当然,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也有为自己孩子考虑的因素,“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第七十七回亲自抄检怡红院的王夫人之语。)

但是,“写假则知真”的贾家既艺术再现了作者的“甄”家,也暗喻皇家[注1]。第二回甄宝玉关于女儿的奇谈妙论,脂批指出:“以自古未有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言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作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是为了“混人也”,真意还是在暗写“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因此,贾家兄弟之间的“鹡鸰之悲、棠棣之威”,还具有皇家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政治意涵。

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妯娌之争、婆媳之争也同样具有正统与非正统之争的意涵。邢夫人,刑之夫人也,其夫贾赦字恩侯,夫妻一体,其寓意自然就是“假赦真刑寡恩”也,因此,邢夫人隐喻非正统一方。自然,贾政和王夫人就属于正统一方。

“前文隐隐约约已有无限口舌,谩谰之谮原非一日矣”(脂批),到了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文本提到,邢夫人自认为要鸳鸯白讨了没趣,贾母越发冷淡她,而凤姐的体面反盖过自己,心中积怨已深,又有身边之人,如费婆子等,因为无法插手荣国府事务,便背地里造言生事,挑拨主人,从荣国府的奴才渐次告到凤姐,后来又告到王夫人,邢夫人对凤姐、王夫人等正统一方的怨恨更深了。

在正统与非正统明争暗斗的贾家中,所谓“避秦之乱”的大观园别具意涵,它是正统之象征[注2]。绣春囊事件,给非正统一方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对象恰好是大观园!邢夫人别有用心地发起抄检大观园,随后她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非正统一方处心积虑、步步为营。非正统一方邢夫人、王善保家的包藏祸心的发难,当然是意在削弱正统王夫人、贾政一方,争夺荣国府之控制权[注3]。

从政治意涵上说,王夫人属于正统一方,而大观园是正统之象征,于情于理她都不会摧毁大观园。但是,在非正统一方用心险恶的谗言三番五次轰炸之下,耳慈心软的王夫人,果然中招了,于是,一个绣春囊事件便被无限扩大化,进而演变成正统一方自毁长城的自杀性行为。

因此,抄检大观园事件就是一起深具政治意涵的事件,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看起来只是为因抄检大观园被撵而夭亡的、相对高级的女仆晴雯而撰写,但诔文中却将讽喻政治的“楚人”作品引为先例,其中,在文字上借用最多的是《离骚》,其中的美人香草实际上完全与男女之情无关,是屈原用于表达政治理想的假托;而且,诔文中还用了贾谊、鲧、石崇、嵇康、吕安等在政治纷争中遭祸的人物典故,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说,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上,王夫人有错的话,也只是缺乏心计,一味宽厚仁慈,被心怀不轨的邢夫人利用,这样的错(如果这也算作过错的话),会大过邢夫人和王善保家的吗?因此,该回被冠以“惑奸谗”之回目。“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寄寓了作者对非正统一方无限的愤怒与遗憾。

第七十五回赏中秋,贾环作诗,贾赦激赏:“这方是咱们的口气,将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在“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文本中,庶子贾环最终小人得志,掌握荣国府大权。

贾环,谐音“家患”,即贾家之祸患。贾家在艺术再现曹家的同时,又暗喻皇家,当贾家暗喻皇家时,贾环的寓意即“假皇”也。贾环掌握荣国府大权,在“贾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隐”之文本中,即意味着非正统一方君临天下,末世真正开始了。贾宝玉、王夫人、贾政、宝钗、袭人等正统一方将面临着残酷的迫害,而赵姨娘、邢夫人、贾赦、贾珍、贾蓉等非正统一方,在末世残阳的余晖里,开始了他们“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第三十八回宝钗咏螃蟹诗)的最后狂欢,奔向“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第三十八回宝钗咏螃蟹诗)的结局。

第二十回脂批指出:“余为宝玉肯效凤姐一点余风,亦可继荣宁之盛,诸公当为如何?”似乎在感叹正统之贾宝玉太讲究规则,缺乏心机和手段,缺乏杀伐决断,让非正统一方有隙可乘,最终阴谋得逞。宝玉的身上有着王夫人的影子,如果王夫人“肯效凤姐一点余风”,是不是应该能够极大增加宝玉“继荣宁之盛”的可能性?

注1、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 11一13《贾家一一既是曹家,又是皇家》

注2、详见《“行”走红楼》系列拙文15《大观园一一正统之象征》

注3、文本“写假则知真”(脂批),大观园具有正统象征之意涵,其命运在假借为“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主要取决于王夫人,但是,邢夫人也虎视眈眈、寻机生事。查抄大观园发端于邢夫人,其陪房王善保家的(王善保,谐音“王丧宝”,即王夫人受蛊惑,将丧失“宝”,其中当然包括宝玉。)又火上浇油、造谣生事、煽风点火,受邢、王蛊惑的王夫人中招下令抄检,而王夫人是贾政之妻,邢夫人是贾赦(恩侯)之妻,因此,在“笔笔不空”、“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大观园抄检事件似乎暗喻“政”治之“王”康熙在“假赦真刑寡恩”的非正统一方蛊惑之下错误废掉正统之胤礽之事(这或许就是作者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真实情况还是以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准)。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抄检大观园的背后,不只是贾府两房之争,还有更深的寓意
红楼梦:贾府为元春省亲兴建的大观园,有什么隐喻?
抄检大观园时,人人噤若寒蝉,为什么只有探春敢站出来反对?
抄检大观园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袭人?脂砚斋多次作批透露答案
王熙凤一向跋扈,却恭敬地向奴才请示,是否抄检蘅芜苑,为什么?
抄检大观园要玩真的,黛玉探春都不干净,为啥偏偏迎春惜春栽了?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急步一个动作,太暖心,太偏爱黛玉了
王夫人的回马枪:二次查抄大观园,导火索却是王熙凤的一味药
红楼梦:贾母中秋夜说句话,前后矛盾,王夫人:老奸巨猾别假慈悲
红楼梦第70回,众人在大观园放风筝,有什么深意?

网址: 抄检大观园的背后,不只是贾府两房之争,还有更深的寓意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106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