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十字路口》:跟着作家格非读经典
原标题:《小说的十字路口》:跟着作家格非读经典
《小说的十字路口》:跟着作家格非读经典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有什么共同点?如果爱玛·包法利最后解决了破产危机,她是否可以避免悲剧的结局?近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格非最新修订的散文与文学评论集《小说的十字路口》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上述问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小说的十字路口》分为三辑,收录了他的文化随笔、读书笔记与文学评论,其中既有对卡夫卡、福楼拜、托尔斯泰、博尔赫斯等文学名家经典作品的解读,也有对英玛·伯格曼、门德尔松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鉴赏,每一篇都蕴含了他丰富的阅读、写作及授课经验,文笔犀利,见解独到。
文学爱好者的阅读指南
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来说,格非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在30多年前,格非就以他先锋派作家的身份在国内文坛和读者圈内广受赞誉,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小说《隐身衣》获2015年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获2016年茅盾文学奖。同时,他还是清华大学中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说小说家的身份为格非讲授文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现的是一种持续性的思考和与时俱进的分析能力,那么作为教授的他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更是天然充满“传道授业解惑”的柔和的体谅,少了高高在上的偏激的审视。
在分析《包法利夫人》与福楼拜时,格非认为读者有时容易陷入对主角“存在意义”的苛求,仿佛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如果不是生来完美的,就必须是为讽刺而生的。他本人对爱玛“浪漫的梦幻”破灭的解读,给读者指明了另一种阅读的逻辑:“……如果说作者对爱玛有一点点指责或哀叹,那也仅仅在于,在作者看来,爱玛对1848年以后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完全缺乏了解,当她在外省农场的阁楼上贪婪地阅读爱情小说时,她身处的法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浪漫’产生的土壤和气候都已消失殆尽。爱玛身上的‘浪漫’对于作者来说,犹如一根探测器。作者试图用它来衡量一下社会的庸俗、残酷程度。”
文学创作者的经验之谈
在《小说的十字路口》中,格非也分享了他在多年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他认为作者和读者作为文学作品创作和接收的两端,最理想的关系应当是在作品中彼此寻找。写作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躲猫猫,作者躲起来,设置重重机关、驿站甚至彩蛋,然后等待最终被读者找到;而阅读则是读者不断通关寻找作者的过程。在这种双向奔赴中建立起某种美学上的认同,这是小说最迷人的地方。而这种迷人,实际上受作家控制的部分是有限的。作家自身的创作过程中,开始可能只需要一个灵感、一个随机的人物,但当行文渐进,故事的内容越发复杂饱满,作家设置的所有人物、所有线索都已经决定了,这就意味着它们在后来的发展中必须遵循既定逻辑,从而强烈地牵制住作家,让作家不能再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创作者再赋予人物的语言、行为已经不再完全出自“创造”,而是跟随故事自身的发展轨迹。
在书中,格非这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一个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能过于周全。有时,一个作家的初始意念过于强烈,其结果是意念本身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控制着作者,作者成了某种意念和价值的奴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小说的十字路口》:跟着作家格非读经典|新书架
著名作家格非散文与文学评论集《小说的十字路口》出版
经典小说都有非凡的品质——读王晓阳随笔集《邂逅经典》
读书之美丨重温文学经典 影视主创把《平凡的世界》读给你听
文学如何拥抱城市?阿来、格非、麦家他们这么说
书单|虚构作家的非虚构书单
文化观察: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过去半年出版的这6本好书,你一定要读! | 搜狐有好书“世界读书日”特辑
莫言的国庆假期书单:我们一起读经典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广阔的草原塑造了我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