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命中注定要阅读 | 理想国五月书讯
原标题:我知道我命中注定要阅读 | 理想国五月书讯
《成为简·奥斯丁》
本期标题灵感来自 博尔赫斯谈话录 ,这本书是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意合作。在书中,博尔赫斯谈到,阅读是他最快乐的使命。
“ 我命中注定要思考一切事物、一切经验,好像这一切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我去运用它们来制造美。我知道我失败了,我还要一直失败下去,但这依然是我生存的惟一正当理由。而在许许多多的经验中,最令我快乐的是阅读。啊,还有比阅读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读,深入到作品中去,丰富它,因为你已经读过它。”
夏天已经来了,是时候深潜于书中,与自己命定的那些文字在现实之外相遇了。在本期书讯中,理想国纪实系列迎来新成员《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揭发好莱坞父权与资本黑幕的新闻纪实力作《捕杀:保护猎艳者的谎言、监控与阴谋》将与大家见面,近期广受好评,记录前南斯拉夫私人历史的《疼痛部》以及同作者的《狐狸》也已经上架......
01.
《捕杀:保护猎艳者的谎言、监视与阴谋》
[美]罗南·法罗 著 尹楠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不’对他来说并不代表‘不’。”
“我知道好莱坞的每个人——我是指所有人——都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但每个人都害怕得不敢说一句话。”
“我希望他们也足够勇敢。要知道,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他们的女儿、母亲和姐妹身上。”
2017年,《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先后报道了数十名女性遭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性侵事件。本书作者罗南·法罗在《纽约客》发表的相关报道获得2018年普利策新闻奖“公共服务奖”。
本书基于作者对韦恩斯坦事件历时2年的新闻报道而成。在本书中,作者全面回顾了自己以记者身份调查、报道韦恩斯坦性骚扰、性侵事件的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遭遇的阻挠、威胁和监视。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揭露出韦恩斯坦长达20年不正当行为的全貌,显示了权力与财富是如何被用来逃避惩罚、掩盖罪行,让整个媒体噤声的。更重要的是,那些作为受害者的女性,她们勇敢地站到聚光灯下,重新撕开自己的伤口,因为她们相信,这样做就是在保护其他女性。
02.
《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美] 葛玫 著 刘昱 译
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一场“银发海啸”呼啸而来。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
基于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作者从老年人视角呈现了衰老和照护的日常。以对老年人过往和当下经历的记述,揭示视自身为“累赘”的住进养老院老人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在养老机构所见的人际交往,展现复杂的关系网络,探讨影响照护的多重关系视角。
03.
《敏感与自我》
[德] 斯文娅·弗拉斯珀勒 著;许一诺 包向飞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忙于调整合理的限度。可以说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时候触摸变得让人厌恶?本书作者后退一步,揭示了冲突的核心:自我和社会的日益敏感化。
聚焦敏感,围绕身体、心理、道德、审美四个维度,本书介绍了从中世纪早期到现代的敏感发展史,以辩证的角度,结合不同时代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对敏感的讨论,涉及诺贝特·埃利亚斯的文明史、尼采和列维纳斯的哲学观、卢梭和塞缪尔·理查森的小说、弗洛伊德的创伤分析、巴特勒的语言行事观、托克维尔和罗尔斯的平等观等,分析当下的创伤、语言伤害、性别问题、同情的限度以及高敏感性人群,引导我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分裂社会的身份政治,走出 “囊泡化”的傲慢。
04.
《欢迎来到物理学的世界》
[英]吉姆·阿尔-哈利利 著 黄佳磊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是一本关于物理“学”本身及物理学史的基础读物,借管窥物理学的方法论、大范围尺度、重要概念、问题、理论系统及学科发展等,廓清了现代物理学的三大支柱:相对论、热力学、量子力学,清晰简明地为读者介绍了现代物理学的全貌,以及何谓科学精神:怀疑与自我怀疑,诚实面对证据和真理。
作者吉姆·阿尔-哈利利(Jim Al-Khalili),核物理专家,量子生物学家,科普人,英国皇家学会“法拉第”奖、英国物理学会“开尔文”奖、“斯蒂芬· 霍金科学传播奖”得主。英国苏里大学理论物理学杰出讲席教授、“科学公众参与”讲席教授。参与多部 BBC 的物理科普影视。另有广播节目。除写作了大量一般性物理科普书籍外,还有阿拉伯科学史方面的著作。
物理学的世界充满陌生和惊异,但本书作者表示,它绝非不可理解。他深入浅出,准确阐明核心原则,扩充普通读者的知识储备。——弗兰克·维尔切克,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作者把前沿物理学讲得通俗易懂,并阐明了自己为什么从青少年时代就爱上了物理学科。——《新科学家》
05.
《宇宙创世纪》
[意]圭多·托奈利 著 施宏惠 译
本书利用学界的最新发现,依宇宙演进的内在逻辑,将宇宙的诞生和发展比作“创世七日”,每“一日”分别是:大爆炸之前的混沌、大爆炸、玻色子登场、光的诞生、恒星诞生、秩序涌现、各种复杂形式(包括生命和智能)的涌现。
作者以具有诗意乃至神话色调的笔触,带领读者亲历了一番宇宙级的“奥德赛”史诗,并感喟了宇宙的去处和人类的处境。
圭多·托奈利(Guido Tonelli),粒子物理学家,比萨大学普通物理学教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访问科学家,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项目的主要成员之一。曾获2013年基础物理学奖、意大利物理协会恩里科·费米奖。
06.
《下水道:地下城市折叠史》
[英] 斯蒂芬·哈利迪 著 王子耕 译
每一座整洁有序的城市地下,都密布着纵横交错的下水道系统。我们生产的每一滴废水,最终都汇入这座地下城市。这里注定成为藏污纳垢之地,遮天蔽日,臭气弥漫,滋生细菌,传播疾病。
又是在同一座地下城市里,废物经过收集、输送、处理,最后以“人畜无害”的方式回归自然。下水道“臭名远播”,也“功勋卓著”。下水道也是不断进化的超级工程,从4000多年前古老的排水设施,发展为现代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巨型城市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高效地服务着每一个人。下水道是人类文明的显微镜,也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古往今来,城市下水道考验着市民的觉悟、工程师的智慧、管理者的胆识,也见证了一个个历史事件、一次次技术革新、一段段城市秘闻,经年累月的沉淀也发酵出另类的文化意涵。
本书收录400多幅与下水道有关的绘画作品、档案照片、工程图纸、专题地图、珍稀档案,用目不暇接的视觉材料,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下水道畅游指南。谨记:千万不要踩井盖!
07.
《天似穹庐:图解创世神话》
[法]蕾伊拉·哈达 [法]纪尧姆•杜帕 著 袁俊生 译
世界从何而来?人类如何诞生,死后又将去往何处?古往今来的每一种文明,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些关于创世的观念,往往由文字记录成文献,或由语言编织成传说。
在古希腊人看来,世界源自混沌,神创造了人类;在维京人看来,世界早就存在,人类诞生自霜巨人的腋下;在古巴比伦人看来,马杜克把怪兽提亚玛特的身子分成两半,一半变为苍穹,一半成为大地,最终用一位神的血与肉造出了人类;而在中国,又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世界的形态也各式各样,它是古埃及人眼中的大气泡,是波斯文献中的金属卵,是西伯利亚地区层层叠加的蒙古包,是因纽特人半球形的冰屋……关于世界起源,人们不厌其烦地讲了很多故事。
本书汇集了古今文明中24种创世传说,结合科学史、宗教史、人类学研究及艺术史等知识,细致描绘各种想象中的世界蓝图——宇宙的结构、大地的方位、天空的形状、冥界的位置……这里的宇宙美丽又奇妙,令人感觉陌生又似曾相识。它们以直观的方式,回应了我们对时空意义的探求。“你只要去想象宇宙,就能从中看到自己那一部分。”
08.
《归去来兮:图解幽冥世界》
[法]纪尧姆•杜帕 著 袁俊生 译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信仰中,死亡是终点,也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那个世界神秘且隐秘,有的高居数层天空之上,有的位于幽深的地下。
在埃及古王国的法老看来:我的灵魂会进入天国,成为永生的神。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眼中:当生命终结时,灵魂离开肉身,前往黑暗的“去无回之国”,那里宛若一座监狱,任何人都不得重返人间。荷马说:凡人的亡灵会进入哈迪斯掌管的地下世界,那里就像坛子的底部,冥河纵横,黑暗密布。而同为古希腊人的柏拉图却说:人死之后,灵魂在地下世界经受审判,根据生前的行为被送往不同的地域,有些灵魂会重返人间……世界各地的古老文化与口头传说中,充斥着关于死后世界的描述,但罕有人描绘这些无人踏足的领域。
本书以手绘的形式还原了40个幽冥国度——冥界的位置、灵魂的组成、彼世之旅的路径等,展示出古今人类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源自祖先的深刻而古老的追问,还有我们自己。”
09.
“病玫瑰”系列
《见证疯狂:精神病院的前世今生》
[英]迈克·杰伊 著;邵池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自人类诞生之时,疯狂就已成为全球每一种文明的一部分,而“精神疾病”的概念大约是从两百年前才开始深入人心的,并且是西方世界的产物。
在医疗史上的大多数领域,新知识会带来新疗法。然而,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似乎更具周期性,一次次经历“放弃、改革、忘却、忽视和再一次改革”的循环。从18世纪的疯人院,到19世纪的收容所,再到20世纪的精神病院,恐怖与暴行的阴影从未远离——鞭子、锁链、地牢、约束衣,放血、催吐、电击、脑叶切除、药物滥用……追溯精神病院的前身今世,似乎每一阶段都是在重蹈覆辙:富有同情心和乐观精神的人道主义改革先驱建立起的新机构,最终沦为残酷虐待的邪恶渊薮而遭到遗弃。
本书通过一个机构的故事来追踪精神疾病及其治疗的历史——英国的伯利恒皇家医院,俗称“贝德莱姆”,在英语中已成为“疯狂”的代名词。作者梳理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以伯利恒为代表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在建筑设计、治疗手段、管理体制、与外界关系等方面的演变。
书中收录了600余幅图片,包含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珍贵文献和影像资料,每章末尾还附有当时的病人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颠覆读者对精神病患者的固有认知,有力地展现出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被污名化的符号,是怎样存在于世的。
10.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记》
钱穆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是一本充满历史细节与温情回忆的书。1974年,八十岁的钱穆先生追念亲恩,成《八十忆双亲》一书,八年后又成《师友杂忆》。这本书即两书之合刊,并收入附录文字十二篇。
《八十忆双亲》中,先生追忆了祖父、父亲、母亲、兄长的一生,他们言传身教的精神成为钱穆人格的一部分。作《师友杂忆》时,先生双目已不能见字,回念求学时所遇各位老师,和辗转任教于小学、中学、大学的经历,以及钻研学问的心路历程,感慨万端。
从果育小学到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新亚书院,几十年来世风时态骤转亟变。从这本书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国家、社会、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之变,以及吕思勉、顾颉刚、胡适、陈寅恪、冯友兰、熊十力、吴宓、梁漱溟、傅斯年、林语堂等人的侧影记事。
先生所追忆庶可使前世风范有所存留,读此杂忆者,苟以研寻中国现代社会史之目光视之,亦未尝不足添一客观之旁证。
我初见钱先生的时候,已是他的红叶阶段,深秋季节,思考的叶片已由绿色转为一种祥和的绮烂,再几番风雨,即将落了。
他八十岁生辰南游,在梨山武陵农场写成《八十忆双亲》一文:“此乃常萦余一生之怀想中者。亦可谓余生命中最有意义价值之所在。”
此文后与《师友杂忆》合集,充满了家人、友情温暖的回忆,也充满了他那一代文人在乱世,颠沛聚散的感叹:“余亦岂关门独坐自成其一生乎,此亦时代造成,而余亦岂能背时代而为学者。惟涉笔追忆,乃远自余之十几童龄始。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虞。”
——齐邦媛
11.
《疼痛部》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 姜昊骞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自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教授一门四分五裂的语言,我像童话里的龙一样吐出舌头,然后它就分岔了: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一门如此令人痛苦的语言,一门从来没有学会描述现实,与人对于现实的内在体验同样复杂的语言,能够讲故事吗?
一开始都是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做了那件事,去了那里,然后来到荷兰。流亡者的叙事是没有日期的。短短的“战后”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的心理时钟在重压之下坏掉了。一切都坏掉了。地点和时间分成了“以前”和“后来”,生活分成了“这边”和 “那边”。他们突然间没有了证人、父母、家人、朋友,乃至借以重构生活的平常见到的人。没有了这些可靠的中介,他们被抛回了自身。
在媒体化的世界里,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记忆经过许多个中介,以朱丽叶·比诺什或红白蓝编织袋的形式出现,将我个人的疼痛翻译成我的语言。只有这一件事是真实的。
疼痛是无言的、无用的,却唯一真实的证人。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
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Baba Yaga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12.
《狐狸》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 刘伟 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狐狸不属于野兽,不属于我们人类,也不属于神灵。
她是一个永恒的偷渡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被抓到逃票时,就会用尾巴玩球,表演她廉价的小把戏,目光极为短浅地将观众转瞬即逝的赞叹当成了爱。那是她的荣耀时刻。
其他的一切都是恐惧的历史:逃避猎人的子弹、不停狂吠的猎犬、迫害、殴打、舔舐伤口、羞辱、孤独和廉价的安慰——一串鸡骨头做的手摇铃。
狐狸是作家的图腾。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
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Baba Yaga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被抓到逃票时,就会用尾巴玩球,表演她廉价的小把戏,目光极为短浅地将观众转瞬即逝的赞叹当成了爱。那是她的荣耀时刻。
其他的一切都是恐惧的历史:逃避猎人的子弹、不停狂吠的猎犬、迫害、殴打、舔舐伤口、羞辱、孤独和廉价的安慰——一串鸡骨头做的手摇铃。
狐狸是作家的图腾。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
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Baba Yaga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13.
《可是,我开的是书店》
孙晓迪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2017年,孙晓迪怀着对独立书店的美好想象,在沈阳创办了离河书店。开了没两个月,她就发现一切都跟她想的不一样。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挣不到钱。
在这本书里,孙晓迪毫不遮掩地讲述了开书店这件事带给她的痛苦与愤怒。她痛骂跟书店抢资源的电商平台,嘲讽走进书店的各种奇葩顾客,也劝说过很多想开书店的人,让他们离书店远一点。不开书店的人不会知道:书店并不是美好无垢的桃花源,只是一桩尘世中的凡俗生意。
疫情三年,离河书店生死飘摇,几乎每个月都在倒闭的边缘挣扎。是陪伴离河书店一路走来的忠实顾客们给予的支持与温暖,让孙晓迪几番犹豫,还是顽强地把书店开了下去。
“不开书店的理由有一万个,但只有一个,也能让我坚持开下去。喜欢书店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需要我,需要我的离河书店,那我就陪着他们把书店永远开下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把书买下来,还它自由 | 理想国3月书讯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演员表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简介
我命中注定的老公啊~顶不住啊!
我命中注定的老婆 !
书讯 |《小妇人》,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小说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剧情 主演是谁
邀请你,共赴一场山海之约丨理想国读者日
我要定一个十年目标:2030年成为作家|阅读时光
调休日,当然要认真摸鱼
阅读让我“分裂”也让我游刃有余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