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一种对美味过分精致且无节制的热衷
原标题:贪吃:一种对美味过分精致且无节制的热衷
《馋:贪吃的历史》 译林出版社于2022年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弗洛朗·凯利耶,法国知名作家、历史学家,法国图尔弗朗索瓦-拉伯雷大学副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近代饮食史讲席教授。
当我收到“搜狐有好书”寄来的《馋:贪吃的历史》阅读该书的时候,我原本以为是一部介绍美食有关历史的图书,可仔细阅读了几页发现,它是讲的是一部“贪吃”的演变史,不单是美食的故事,更是欧洲社会历史变迁的文化史,值得我慢慢细读。
贪吃:一种对美味过分精致且无节制的热衷
从希腊神话中由佳肴美酒构筑而成的极乐世界,到中世纪魔鬼引诱人们纵情堕落的嗜酒暴食;从17、18世纪“精致菜肴”的出现,到如今人们对食疗养生和时尚瘦身的狂热追求,这部饱览贪吃众生相的美食文化史,探讨千百年来人类与吃、吃与文化的无穷魅力,引领我们踏上一场穿越古今的美食之旅。
贪吃:从罪行到生活艺术
人类对于美食,有着无尽向往,也有着数不清的趣事。《馋:贪吃的历史》聚焦于“贪吃”这一饮食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历史变迁,揭开美食中隐藏的文化密码。这本书涉及了历史、社会学、民俗、艺术史,甚至广告、电影等流行文化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具有法国传统的‘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
《馋:贪吃的历史》 全书总共分为八章, 从中世纪的饕餮或口腹之欲、极乐世界的美食、天主教徒的逸乐,新教徒的简朴、饕客和美食家当道的时代到高谈阔论美食的时代、贪馋,弱势性别的弱点,最后到童年的味道,被幼稚化的贪馋。
贪吃:食在法国并非偶然
要说到西方的贪吃,中世纪一个个吃成大胖子的修道士就是最好的形象代表,这可以说是深入民心。从普通修道士,到教皇都无法逃出这个怪圈,哪怕贪吃是“七宗罪之一”。说到西方世界美食文化,就不得不提法国。在《馋:贪吃的历史》看来,旧式饮食规则衰落、风俗习惯日渐文明化、食物供给改善等趋势,普遍存在于西方各国。而美食艺术之所以能在法国蓬勃发展,除上述因素外,还因为法国有效仿宫廷做派的贵族阶层,以及一整套关于风土物产的话语体系。
中世纪的贪吃行为,因宗教、道德等原因,受到了强烈批判,但是美食对人类的诱惑,显然没那么容易被打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材的丰富、思想的解放,人们对贪吃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到了15世纪,在意大利、法国等地,已经出现了一些推崇美食的食客团体。当人们开始正大光明享受美食时,饮食礼仪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馋:贪吃的历史》直言,贪馋一进入文雅的上流世界,便成了彰显社会差别、教育水平的标志。
到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教育家们更是极力推广餐桌文化。不过,饮食风俗的演变历程十分缓慢。17世纪以来,法国贵族驰骋沙场的机会越来越少,政府对他们的排挤却越来越多,贵族们为了突出优越感,只能将餐桌上的花样作为维持其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波旁王朝时期推崇教养、优雅的文化模式,助推美食艺术快速发展。17世纪50年代,法国烹饪书籍数量激增,烹饪术语变得更加精准,贵族带头表现出对美食艺术的兴趣,这些都有助于把烹饪提升到美学艺术之列。
到了18世纪,餐桌已成为法国人尽情展现启蒙时代传奇甜美生活的场所之一。摄政王菲利普二世以在皇家宫殿举办精美晚宴而闻名,晚宴一般会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到了路易十五统治法国时期,小型晚宴的举办地点被安排在凡尔赛、拉穆特、舒瓦西。值得一提的是,在塞纳河左岸的舒瓦西乡间,晚餐并不是由国王的御厨准备,而是由高薪聘请到的巴黎最著名的厨师准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式烹饪应运而生了。它更精致,更有创意,成为高级法餐的前身,其中一家高级法餐的圣地就叫“路易十五”。
《馋:贪吃的历史》诠释着千百年来人类对美食“贪吃”的饕餮魅力,“贪吃”的背后,存在着一部令人大开眼界的美食文化史、一部饱览贪吃众生相的美食文化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宋茜过分精致了吧,真没有逆生长吗?
北丐洪七公因贪吃误事断食指,到底误了什么事?只有这三种可能
夜雨丨陈金凤:有一种叫做“寂寞”的花
镜头下的她发音标准且流利,气质里带有一种高级感
大作家能有多贪吃?| 搜狐有好书
灵魂的精致,更重要
苏醒张远老友记十级学者 热衷用户非你俩莫属 老友记
年轻人“精致抠”:苦行僧还是理性消费?
《虚无主义》:一种境况,而非一种简单的立场
这糖嗑得不过分吧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