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反射中国艺术富有生机的过往
原标题:幻灯,反射中国艺术富有生机的过往
◎余木匀
展览: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
展期:2023.4.29至8.13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幻灯,在英语中被称作“MagicLantern“,是依靠光学透镜投影原理来放映画面的一种道具。在19世纪末的典籍中,就有传教士使用幻灯向中国皇帝放映西方风土人情的记载。及至民国时期,观看幻灯已经成了通商口岸城市居民的重要娱乐活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幻灯更是成为了科普教育的重要工具:从农业生产到公共卫生常识,几乎所有重要的信息都要依靠幻灯放映的方式来传播,文化和艺术也是如此。
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幻/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光影图像”,就以光影图像作品与档案文献并置展出的方式,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幻灯片的交流与传播,及其在中国当代艺术发轫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梳理与回顾。
作为传播媒介的幻灯
雷吉斯·德布雷在所著的《图像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到:“图像的实践活动同时也牵涉到技术问题——它是如何制作的?采用何种载体,什么材料?尺寸多大?在哪里展示,如何学习?另有象征问题:它传达什么意思?把什么和什么联系在一起?”幻灯作为图像,当然也脱离不开这些追问。
相比较纸质出版物与原作,幻灯片有着更易携带、易于保存、能够反复多次使用的优势,因此成为了美术教育与美术交流历程中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新一代艺术家们了解海外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只需要一台幻灯机,从朋友或学院处借来幻灯片,将作品投影到墙上,就可以学习观摩来自国外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幻灯还担任着展示的功能,在1985年美术界“黄山会议”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第六届全国美展的幻灯片,并且参加了当时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兼外办主任郑胜天的特别讲座。郑胜天提到,自己当时在国外,观看名作时,心中只是希望能把越多的作品带回国内越好,因此省吃俭用,想多去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他所带回来的这批幻灯片,也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教学材料。
作为艺术的幻灯
以上是幻灯作为传播媒介的功能,说回它本身的特性:幻灯片,其实所展示的是一层投影。称之为“层”最为贴切,因为它只能在平面上展现,是薄薄的一层影子——影子没有实体,只供观看,无法触摸。我们现在从电脑和手机屏幕上观看图像,图像是单向的。但当时由幻灯投影而成的图像则是通透的,是叠在实体物上的一层薄纱,你只能从一个特定角度,或者说特定距离去观看它。幻灯片的非物质性,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厦门达达”成员林嘉华就曾以幻灯投影为主题进行过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将一幅圣母子的油画投影在自己身上。在画面中,圣母的面部刚好处于艺术家身体的中心位置,而艺术家本人裸露的躯体成为用以承载投影的“白色幕布”——投影在经过肉体的弧度时扭曲变形。就这样,幻灯的投影与实在的肉体纠缠在一起,形成一种荒诞而非现实的效果。
林嘉华的行为艺术兼有个人与历史的含义。在幻灯作为教具被常规化使用的语境下,把西方名作投影在自己身上,以此带来荒诞的效果。这种中西语境,东方化还是西方化,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争论不休的话题。另外,幻灯放映作为一种公开活动,在观看过程中,放映者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观众是接受信息的一方,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行为。但林嘉华通过这场行动,让自己进入到创作者的身份中——艺术家既接受幻灯投影的对象,也是创造内容的主导方,借此创造出新内容。作品题目《进入美术史——幻灯活动》便佐证了这一点。并且,投射到人体身上的投影,是波动的,不确定的,可以被改写的。改变视角与观察点,我们会看到前所未有的景象。
艺术家们也充分利用了幻灯这种形式,将其加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比如朱加的《与环境有关》,将幻灯投射在地上,画面里一条濒死的鱼不停摆动身体。尽管艺术家为了减少动物的痛苦而选用了两条相似的金鱼剪辑成这段影像,但只要达到足够的帧数,眼睛便会认为这是一段连贯的影像。不断在地上跳动的金鱼提醒着观看它的人体味生与死之间微妙的波动,带来令人屏住呼吸的紧张感。
在上世纪90年代,这样一段投影是相当生动的,尽管它并非真实发生的事件,也足以令人过目难忘。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启蒙的幻灯
展览中有一整面“幻灯墙”,这面墙壁由数千张幻灯片组成,其中大部分是西方美术史上的名作。也许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出国旅行和直播几乎可以将我们瞬时带往世界各处。但对于当时的艺术家乃至艺术评论家来说,这些幻灯片可能就是他们接触西方艺术信息的唯一来源。但中西方的接触并非是单向的,当时艺术家们将自己的作品做成幻灯片寄送给外国艺术学院和有影响力的写作者、策展人,或者赴海外交流时,幻灯放映也是国外艺术界能够了解中国艺术界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有力佐证。由幻灯片们带来的预先交流也为中国艺术家正式进入国际艺术话语圈拉开了序幕。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常在会场用到投影装置,只不过传统的幻灯片逐渐淡化,让位于更先进的技术。但无论如何,投影技术与它所影响的那个时期一样,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我们还可以借此作为一面镜子,去反射出中国艺术富有生机的那段过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展开幕,探讨光影图像
《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记录历史更解读历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巡展至天津美院
“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在京启幕
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巡回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一行来汾酒考察调研
真正富有,就是心灵的丰裕
以新时代艺术家精神引领中国艺术走向高峰
西藏民间艺术作品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生机
探讨数字时代下的中国艺术发展前景,南京大学举行数字藏品学术研讨会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