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专训:理解性默写押题测试(一)

原标题: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专训:理解性默写押题测试(一)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无论“他”生在“我”的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 ”;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 ”。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老人孩子过着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

4.《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6.黄鹂俗称黄莺,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意义,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 ” “ ”等等。

7.《琵琶行》中“ ”一句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一句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8.《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9.在《氓》中,用“淇水、湿地”的有界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1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 ”,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2.古代诗人非常喜欢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声音,如:“ , 。”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就像苏轼《赤壁赋》中说:在这天地茫茫之间“ ”,若不是自己拥有的,就应“ ”。

14.《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 , ”。

1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 ”。

16.面对落花,多情而敏感的诗人们常常为之感叹,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诗句“ , ”。

17.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借助物和人的反应,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18.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 ”,欣赏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感觉“ ”,于是请求琵琶女再弹一曲。(《琵琶行并序》)

19.《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2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描述了周瑜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的形象,“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参考答案(一)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4.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两个黄鹂鸣翠柳 自在娇莺恰恰啼(或“千里莺啼绿映红”“隔叶黄鹂空好音”“阴阴夏木啭黄鹂”“几处早莺争暖树”)

7.轻拢慢捻抹复挑 唯见江心秋月白

8.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9.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10.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11.其言不让 吾与点也

12.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13.物各有主 虽一毫而莫取

14.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15.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16.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1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8.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

19.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0.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专训:理解性默写押题测试(一)
【高考备考】2023届语文第一次默写测试 (范围必修上16篇)
高考古诗文阅读之必背情境默写专练50题(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句情景默写专练 50 题:意象类系列
初二语文下册:第4单元重点专练,字音字形、默写、文学常识​
选择性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 · 即时练(含答案)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上戏明年表演系高考须达一本线系误读 学院回应
【高考备考】开放意象类名句名篇默写题型专练!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轮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网址: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专训:理解性默写押题测试(一)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369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