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藏书、著书!爱书人姜德明先生去世
原标题:读书、藏书、著书!爱书人姜德明先生去世
为书籍的一生
——追忆姜德明先生
2023年5月26日,北京金台西路,一位爱书的老人远行了,他一生遨游于书海,读书、淘书、藏书、著书、编书,他的书话著作影响了众多读书人。他就是藏书家、散文家、高级编辑姜德明先生,享年九十四岁。
购读姜先生书话著作多本,先生以自藏书写的大量书话,读之不忍释手。读着读着,就有写信向先生请益的想法。先生有一篇《钱基博藏品说明》的文章,谈钱基博在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执教时捐赠文物、书籍的事,先生购得油印的钱基博亲撰《文物研究赠品说明合册》,“凡赠品二百一十一件,自商周三代历汉唐宋元,以迄于明清”,有殷墟龟甲、旧玉、旧砚旧墨、古拓、书画墨迹、图书金石等十大类。先生说:“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欣逢盛世,乐于把一生心血换来的奇珍异宝无偿地献给国家,令我对钱基博先生顿生敬意。”文章最后说:“我不了解这些文物的下落,至少没有人讲起钱基博献宝的故事。”读此文后,查相关资料,我发表了一篇《钱基博捐赠华中师大藏品的下落》,无非是说说钱基博捐献的这些文物的下落。寄先生请教,先生很快回信:“来函收到,承告钱基博事,是我当年写作时未知的史料。”我文中叙及的事,大多发生在《钱基博藏品说明》一文发表后,当然先生“写作时未知”了。
先生《杨大瓢的书》一文中,提及杨大瓢的书有《函斋题跋》《铁函斋书跋》,我请教是否为同一本书,先生回复:《函斋题跋》与《铁函斋书跋》是否同一本书容后待查,一时不敢断定,望谅。另一篇《知堂的藏书印》文中,有关于张越丞的内容,我写信请教,先生回复:印人张樾丞,一名张越丞。生于一八八三年,殁于一九六一年。查相关资料,张樾丞,篆刻家,先后为溥仪、徐世昌、段祺瑞、冯玉祥制印,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即出自他手。
因以上因缘,2015年10月下旬的北京之行,就有拜访先生的愿望。与《芳草地》杂志主编谭宗远老师说了想法,他即与姜先生联系,当时就确定了时间。27日上午9时,到朝阳区文化馆谭老师办公室,一女士正与谭老师聊天,是谭老师说的一同前往拜访姜先生的子仪了。简单寒暄后,一起到人民日报社宿舍,先生家住二楼,按门铃,先生开门,三人随先生径直到书房,先生的家人递上了茶。坐定后,子仪为正在撰写中的《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向先生请教,先生回忆说:“1956年夏天由《人民日报》八版顾问萧乾带着我一起去找陈梦家约稿,当时他住在东四北的钱粮胡同。约到了几篇,《人民日报》副刊发了。陈对地方剧有兴趣,如豫剧、曲剧等。他曾挤到前门外的小剧场观看魏喜奎演唱的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去过陈家,最多三四次,书房很简易,没有挂书画之类,他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作品都通过我手,他给我写过信,好几封,可惜一封也没有留下来。与他合影过没有,不记得。去时不是走的大马路,是沿着胡同走,进的是路南的一个小旁门。”先生说的《人民日报》八版顾问,是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由四版增至八版,创办副刊,副刊没有名称,因在第八版,简称“八版”,萧乾任八版顾问。约到的几篇文章,即1956至1957年八版刊登的《论老根与开花》《论简朴》《论间空》《论人情》《关于电影〈花木兰〉》《要去看一次曲剧》《看豫剧“樊戏”》等。
“我与萧乾同一间办公室,文艺部主任林淡秋让我跟着萧乾跑,为副刊组稿,让我要特别尊重萧乾,照顾萧乾。萧乾带着我去见各路人马。萧乾自己也动笔写,当时在《人民日报》发了《万里赶羊记》《初冬过三峡》,还化名发表了影评。周太玄,生物学家,少年中国学会骨干成员,在东厂胡同社科院图书馆接待的我们,人特别好。谭邦杰,西郊动物园的专家,写过一篇散文,谈动物园野兽夜间叫声的。还见了钱锺书、杨绛、何其芳、冰心、沈从文、杨宪益、黄苗子等等。我还和刘甲一起,到武汉找刘永济、袁昌英、毕奂午约稿。没有约到稿的是钱锺书,给我写过信、签名本,我编副刊几十年,始终没有写一个字,想了各种办法,《谈艺录》补充修改想拿来发表,钱锺书说不要不要,再考虑考虑,三月两月考虑没了。他跟张中行一样,写文法。我的《作家百简》里,钱锺书的信收了两封。”一封1983年1月19日的信中写道:“德明同志:不晤忽已经年,时从报刊中获读大文,才思洋溢,娱目赏心。顷奉惠书,忻悉规划刊物,乃大佳事,愚夫妇亟望其成,先睹为快。然虽鼓助兴之掌,终束分劳之手,所谓心有馀而力不足也!奈何奈何!”
谈到与作家、学者见面,我问:您有没有带他们的著作请他们签名啊?先生说:没有没有,一本也没有,那时候不兴这个。
聊天时,先生手头正在看《书衣文录》(手迹),百花文艺出版社当年5月出版的,下册326页、327页,是孙犁在先生寄去的孙犁著《津门小集》上写的题跋,先生并看并念:回忆写这些文章时,每日晨五时起床,乘公共汽车至灰堆,改坐“二等”,至白塘口。在农村午饭,下午返至宿舍,已天黑。然后写短文发排,一日一篇,有时一日两篇。今无此精力矣。然在当时,尚有人视为“不劳动”“精神贵族”“剥削阶级”者。呜呼,中国作家,所遇亦苦矣。德明同志邮寄嘱题,发些牢骚以应之。1981年3月1日下午孙犁题于澹定斋。
说到古籍专家、原中国书店雷梦水的《书林琐记》,先生说是他鼓励并收集出版的,当时先生正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任上。
先生与许姬传有联系,书信往还,赠过先生字。我带去了购藏的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许姬传签名本,请教先生鉴定签名,他仔细看后说:是他的字,错不了,错不了。
我和子仪分别带去了先生的著作,请先生签名,看到我带去的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燕城杂记》,他说,这本书少见,印数太少,出版也早。签到《清泉集》《十年一梦》(编著)时,说这都是早期出版,曹辛之装帧设计的。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子仪提议一起合影留念,四人一起,请先生哲嗣姜旗帮忙,拍了一张照片。先生和子仪居中,谭老师和我立左右。仔细看墙上,靠右镜框里是藏书家唐弢赠先生的字:“燕市狂歌罢,相将入海王。好书难释手,穷落亦寻常。”中间和左边分别是赵龙江为先生七十七岁、七十九岁寿抄录的吴伯裔《墙东诗自记》及临王福庵“如南山之寿”。之后,先生送我们到门口告别。
读先生的书,影响犹深。如看过《钱基博藏品说明》《土纸书的特殊价值》《驴背上驮来的》等等文章后,我就先后写了《钱基博捐赠华中师大藏品的下落》《“译文丛书”与土纸本》《马背上的图书馆》等文。
先生的书,字里行间透着古道热肠。先生的藏书,有他人需要的,尽量提供。高长虹1926年在北京编过杂志《弦上》,高长虹的家乡要印行高的文集,借去复印过,唐弢、陈漱渝都借用过。烈士马骏用马天安的笔名出版的剧本《出狱之后》,马骏后代从来不知道马骏写过此剧本,把这本革命文物借去复印过。西南联大一学生的诗集《缪弘遗诗》,李广田作序,李的亲属编李广田文集,借去抄补入集;刘君编撰《中国现代新诗目录》,借去复印过;王景山撰写西南联大文艺社团回忆录,也借去过……
这次拜访之后,想到先生年事已高,就没有再去打扰,这是与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而今,先生远行了。先生的一生,是为书籍的一生。
忆拜访先生时,天气晴朗,金秋的阳光洒在先生书房,温文尔雅的先生坐在书桌与书柜之间谈书人书事的情景,恍如昨日。寒斋里,先生的书,先生的签名,先生的来信还在,睹物思人,不禁潸然……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 春晖
编辑:王琼
流程编辑:郭丹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他一生读书、藏书、品书、写书!著名藏书家姜德明去世
爱书人要远离“三病”
参考文苑|藏书是热爱,更是体力活
傅杰:王元化师的读书、抄书与著书
劳格文、李晓红、欧明俊:2022年巴黎“向汪德迈先生致敬”学术研讨会综述
可容纳藏书50万册的它来了
另一种“藏书”
圆桌|书香一千年:从苏州文献看江南藏书刻书史
书香浸染,江南几多“读书台”
《读书读书》:人求上进先读书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