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杂艺是一种历史悠久,为什么蹴鞠运动广泛流传
原标题:中国民间杂艺是一种历史悠久,为什么蹴鞠运动广泛流传
中国民间杂艺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由于它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民间杂艺起源于汉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唐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五代时期,民间杂艺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其艺术特点以喜庆、轻松、俏皮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民间杂艺是一种集文艺、武术、魔术、杂技、歌舞、讲艺、相声、小品、评书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生动,风格独特。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杂艺表演,例如,踩高跷、踢毽子、骑木马、耍棕子、竹竿舞、变脸、吊胆、蹴鞠等等。
尤其是蹴鞠;它是古代的民俗体育运动,被称为中国的古代足球。
距今二千三百年前,战国时期齐宣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时,在齐国都城——临淄,蹴鞠运动广泛开展,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赛制、规模和群众基础,已初步形成一种运动项目。由此可知,世界足球运动起源于临淄。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古代蹴鞠的玩法规则
蹴鞠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的蹴鞠怎么玩呢?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古代蹴鞠的玩法规则
首先,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其次,玩蹴鞠的人分为两队,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
最后,蹴鞠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球都由“球头”开出,传给“跷球”,然后按规则在“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之间传球,传球过程中,手不准触球,球不得落地,最后又传回“球头”,由“球头”射门,即将球射过“风流眼”。如果球触网弹回,只要不落地,本队球员可以将球接住,继续传球、射门。球射过“风流眼”,过者为胜。对方接球,也是按规定的传球路线完成传球,再传给“球头”射门。直到球落地为一筹,以进球多寡定胜负。
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
蹴鞠胜负规则是根据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双方事前会商定一场比赛若干筹。比赛结束后,双方球员互相作揖,以示礼仪。得胜一方,可获得银碗、锦缎。而输掉一方的“球头”,则要接受惩罚:用白粉抹面,并接受鞭打。
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对后世影响较大。
民间杂艺的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的传递。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而且还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一直保护和传承。
总之,中国民间杂艺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
达峰绮/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清明节的十个小知识:清明蹴鞠何时流行?
挥洒自如 生动传神——《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您感受《蹴鞠图》中的激情与活力
李艺彤写歌骂鞠婧祎? 就这胸襟明年还想拿第一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青海大通:草根达人展示文化魅力
为什么会对鞠婧祎黑转粉呢?
论会玩,明宣宗从来不会认输
滑县税务局:巾帼心向党 巧手颂党恩
鞠婧祎粉丝为什么骂秦霄贤 鞠婧祎秦霄贤什么梗怎么回事
王思聪鞠婧祎事件 王思聪屡次撕鞠婧祎,
鞠婧祎秦霄贤怎么了 鞠婧祎秦霄贤什么梗怎么回事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