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路到一本书
原标题:从一条路到一本书
从一条路到一本书
封面新闻《寻路东坡》图书作为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正式发布
由封面新闻编著的《寻路东坡》。
“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19种、400余册优秀成果图书亮相。
6月8日上午,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东坡书院举行,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19种、400余册优秀成果图书亮相。
三苏文化出版工程分为文献集成、学术研究、普及推广、教材教辅、海外传播五个系列,全面深入挖掘三苏文化,讲好三苏故事,传承三苏文脉。在首批出版成果书单上可以看到,在“文献集成”方面,包括《苏学文献大系》《域外刊写东坡文献》《苏轼诗词集汇编》等五种;在“普及推广”方面则有《三苏文化普及丛书》《叶嘉莹论苏轼词》《寻路东坡》《苏东坡辞典》等多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寻路东坡》(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由封面新闻编著,内容来自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于2023年春天开展的“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成果。
9路记者“寻路东坡” 读懂苏轼和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2023年2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正式启动“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派出9路记者,沿着苏轼人生足迹,寻访东坡遗迹与东坡故事,读懂“千古文人一东坡”的多面人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记者在苏轼的故乡眉山,看优良家风如何为他的人生打上最绚烂的底色;在开封州桥遗址,试图回望近千年前同一轮明月,感受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气风发;在徐州、杭州百姓的口口相传里,明白“苏徐州”“老市长”是一种怎样的敬仰和铭记;在黄州赤壁之畔感叹他命途多舛,却不向命运低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廉政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在桄榔庵遗址的海风里,感动于年事已高的他外放儋州还能大兴教育造福一方……
在这次寻路东坡之旅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置身于用思维和回忆重建的苏轼人文世界里,活在跟东坡高浓度连接的人群里。因为苏轼,记者与不同地方所遇之人有了友谊的连接,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有了切身的连接。通过实地的探访报道,帮助读者在更清晰地看到苏东坡的同时,也更深感知到他所处的时代,触摸整个宋朝的肌理和质地。
在“寻路东坡”系列报道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以“脚力”重走东坡之路、以“眼力”捕捉遗址遗迹、以“脑力”对话苏学专家、以“笔力”再现东坡文化,以融媒产品传播多元东坡,以名家讲堂解析东坡成就……在融媒语境之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试图用多样化传播方式对苏轼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进行弘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圈”表达作出了有益尝试。
莫砺锋教授作序并点赞:“‘寻路东坡’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023年5月19日上午,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来到眉山三苏祠,做客“东坡大家讲”,作了一场名为“风雨人生中的人格典范”的精彩演讲。
在本场演讲中,莫教授特别提到“寻路东坡”采访活动,并为之点赞。莫教授说,“我们平时多是通过书本、资料了解东坡,这是另外一种方式——到现实中去,到大地中去,去实地感受跟东坡实际发生过切实联系的场景、气息,会有在书本、纸张阅读所得不到的收获。”
在题为《雪泥鸿爪与心路历程》的序文中,莫教授提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派出九路记者重走东坡的人生足迹。“他们把沿途采访形成的专题报告编成书稿,并索序于我。我读完书稿,仿佛跟随记者进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精神巡礼,于是欣然命笔,向东坡献上一瓣心香。如何卓有成效地继承传统文化?怎样生动活泼地讲好中国故事?‘寻路东坡’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内容为王,技术引领 原来图书还可以这样玩
作为中国第一智媒体,封面新闻以专业的新闻内容产品为核心竞争力,以领先的封面智媒云技术为内在引擎,通过主流媒体算法为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精彩、生动的新闻内容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寻路东坡》一书,除了文本内容扎实有力外,一些新的玩法也在书中得到了展示。比如读者可以扫描图书勒口处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后再扫描书的封面,即可进入一个奇幻的3D世界,看苏轼徜徉于山水之间,听传诵近千年的诗词萦绕耳际,体味不一样的东坡故事。这是封面新闻记者运用扩展现实AR技术、裸眼3D技术、三维扫描建模技术等,让一本书的打开充满创新与惊喜,为读者带来更为立体的丰富体验。
此外,在书的扉页上,可以扫码观看关于苏轼的创意短视频,在每一章节的开头,也可扫码观看记者在每一站所拍摄制作的精品视频。值得一提的是,在封底的勒口处,还可以扫码下载可爱的东坡表情包,全方位感受苏轼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三苏文化出版工程”是在三苏文化现有研究基础之上,精心组织各出版单位持续推出三苏文化优秀作品,将三苏文化出版工程打造成为种类多、有特色、集大成的精品工程,使三苏文化研究学术化、规范化、体系化。为确保三苏文化出版工程出版质量,专门成立了由曾枣庄等老一辈“三苏”研究权威专家和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李华瑞、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等学者组成的高规格学术顾问委员会,对该出版工程的内容框架、学术水平进行全面把关,力争把该工程打造为三苏文化研究出版高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从一条路到一本书
从一条路到一本书 《寻路东坡》作为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正式发布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歌名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歌曲
“姐妹两个,都是一条路走到黑的性子”……
从《满江红》到《如梦令》,听红学泰斗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如何阅读一本书|你真的会读书吗?
普通人如何出版一本书?
从老童谣到新绘本 《从前有座山》新书在京发布
把“世界”作为范围的边界 《访书记》带你从阅读内容到追问作者|新书架
“一本书·一堂课”:王秋月主讲《刷新》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