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的“河南情结”
原标题:施一公的“河南情结”
□薛世君
《自我突围》是施一公的第一本书,从书的内容来看,有着浓厚的自传色彩,让我们有机会一窥这位著名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真知灼见。
书的字里行间饱含对祖国、母校、故乡、亲友、师长、学子的深切情感,对理想和对科学精神的韧性追求,以及对教育行业的热爱与奋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才培养、中国科学发展、教育改革、学术环境的深刻洞见。但其中内容,让人最动容的,除了他对父母、爷爷等家人的真挚情感,便是那浓厚的“河南情结”。
施一公1967年出生在郑州,2岁半时随父母来到汝南县老君庙镇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全家搬到驻马店镇,再后来就是回到郑州上中学,保送到北京读清华,并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工作,直到2008年回到清华大学工作,2018年又因参与创办西湖大学而迁居杭州。
但不管人到哪里,施一公对河南总有着一股热爱。翻开《自我突围》这本书,第一篇的标题便是“我是河南人”。他在书中坦露心迹:“不管是饮食还是其他方向,我现在很多做法都离不开家乡河南的影响。不管是在国外求学时期,还是在国内高校作报告,只要有人问,我都会骄傲地说,我是河南人。”
比如说味蕾的记忆。在书里面,施一公津津乐道于儿时吃到的烤红薯、菜角、油条,回忆起他创立西湖大学后,虽然多数时间都泡在校园里,但仍十分怀念河南烩面,有时会专门到学校附近去寻找烩面店,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吃上四五次。
“高中毕业后,我离开河南,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生活了18年的故乡的眷恋”“尽管从1985年赴清华上大学开始,我基本没有长时间地住在河南过,但那里依旧是让我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施一公在书中动情地说,“今天,无论什么人问我,我总是会很自豪地说:我是河南人。是的,我生于河南、长于河南,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读过这本书,不仅会为施一公高尚的爱国情怀动容,也会被他炽热的家乡情结打动。在这本有自传性质的新书中,对儿时的回忆、对亲友的思念,无不流露出施一公对河南的浓厚情结,对身为一名河南人的高度心理认同。正因如此,近年来在各种演讲场合,施一公总会频繁坦露“我是河南人”的心迹,也经常在攸关河南发展的重大会议、论坛等活动中,为河南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河南发展打气助威。河南人的那种厚道正气,河南人的那份家国情怀,在施一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本书里面,也饱含着施一公对家人的感念、对亲情的呵护、对师友的敬重,以及他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对人才培养的看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等精彩内容。但作为一名河南人,读此书的首要突出感受,恐怕还是他那份浓郁得化不开的“河南情结”。
生于斯,长于斯。出走,归来。居一地,念一情。这是施一公之幸,也是河南之幸。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施一公的“河南情结”
正观专访施一公:“我是河南人”
向理想前行丨施一公回豫出席读书与成长分享会
施一公出版首部著作《自我突围》,直言“但求真实”
从中部小镇到科学“塔尖”!施一公首部传记作品倾情讲述人生“突围”之路
施一公新书《自我突围》:要鼓励学生“唱反调”
向理想前行
石一枫:河南话,话里有话
放弃国外福利与荣誉,毅然回国培养人才,却因这篇文章引来非议
南丁:河南文坛的一面旗帜(河南日报走出的大家)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