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入选全国首批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的传承基地,南通蓝印花布传承有新态

原标题:全省首个入选全国首批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的传承基地,南通蓝印花布传承有新态

在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全国首批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入选,是全省首个入选全国首批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的传承基地。

南通作为著名的纺织之乡,有蓝印花布“衣被天下”之美誉。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南通也成为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南通蓝印花布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通也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作为我市非遗传基地,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蓝印花布的学术研究、技艺培训、作品创新、传承人培养等。

值此机会,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项目《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发布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著名文化学者、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和中国民协副主席、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共同为《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首发揭幕。

该卷由冯骥才题写书名并作序,吴元新任主编,吴灵姝、倪沈键等元新蓝团队成员撰写。编写过程中,团队走遍了南通近百个乡村,采访了320多位民间艺人和蓝印花布使用者,抢救保护了两万三千余件流失在民间、濒临消失的蓝印花布实物遗存,详尽梳理了蓝印花布这一传统印染工艺在南通的传承脉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阐述了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历史。吴元新在发言中表示,未来将用十年的时间,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和传承人一起,出版合计二十卷的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专著,为后人留下一批宝贵的蓝印花布文化遗产。

《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是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系统性文化档案的样书卷,是南通蓝印花布田野教学基地的成果范本,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被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专项规划项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让非遗学人才从田野走来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亮相
冯骥才:热爱非遗才能进入非遗学,有文化责任才能学好非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江苏发展更美好
“农民画传承创新基地”在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成功授牌
一丝一缕展现非遗新活力
“500娃娃学非遗”7年了,非遗传承点亮学生创造力
“非遗+研修” 助力文化传承
活态弘扬狮艺,乐在非遗传承
国家级非遗基地新美陶举行开放日:“福师傅”IP闪亮登场
传承“非遗” 绘就“同心圆”

网址: 全省首个入选全国首批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的传承基地,南通蓝印花布传承有新态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688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