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文化品牌如何奏响“时代强音”?

原标题:杨浦文化品牌如何奏响“时代强音”?

近日,杨浦区少年宫“非遗”创作社团的“小调研员”在社区开启了一场“弄堂探秘之旅”。展览中,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上海机器造纸局、杨树浦水厂……一座座工厂变迁史的背后是一个个“定海人家”的故事;而弄堂里的老式二层楼洋房,红砖与植物交相辉映,仿佛映照出了“老辰光”的新生。

多年来,“三区联动”理念在杨浦大放异彩——非遗传承人“牵手”高校学子,站上非遗大舞台,“敲”开了第八届杨浦非遗节的大幕;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已逐步来到“幕前”——新上线的文物数字管理平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管理者与市民一起“博览杨浦”;文化交流的脚步从未停下——国家级非遗从雪域高原“跳”入剧场,让杨浦居民充分体验“灵魂和天地互相契合的感觉”……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如今,“老辰光的新生”

在城市空间、居民生活中“俯拾皆是”。

如何守正创新,

打造具有杨浦辨识度的文化品牌?

非遗传承人“牵手”高校学子,“敲”开第八届杨浦非遗节的大幕

杨浦是上海典型的老工业区,工人大锣鼓这一非遗项目就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工厂企业,敲响了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时代强音”。

该非遗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占魁,年轻时是中国纺织机械厂的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爱上了打鼓,这一“爱”就是四十多年。后来,他与志同道合的工友们“自发成团”,现团队人数已达二十多人。新时代新征程,工人大锣鼓如何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咚咚锵锵!”锣声响亮,鼓声磅礴。《欢腾》《锣鼓声声震天响》《龙腾虎跃》……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杨浦百联滨江购物中心的广场上,工人大锣鼓的表演一台接着一台,被吸引而来的市民群众围了一层又一层。

“挺震撼的!他们敲锣打鼓的节奏很有激情,我是海南人,第一次听就很喜欢,我想这应该是上海本地的一种特色民俗活动。”当天,市民陈先生抱着女儿一起来,父女俩在舞台边驻足许久,直呼有过节氛围,“女儿也很喜欢,一直说好热闹。”

“好热闹”的工人大锣鼓,也“敲”开了第八届上海杨浦非遗节的大幕。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的表演者并非都是“职业选手”,而是一个难得的“组合”:年轻人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打击乐团,中年人则是五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学生秦芫是乐团的骨干力量。她表示,这几位传承人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止是技艺,还有精神状态的松弛与洒脱。“以前不觉得,但看了老师们的表演后,我觉得我们过于学院派、太严肃,而他们要放松很多,这值得我们学习。”秦芫说。

“音乐本来就应该博采众长。我们设计这台演出时,不仅吸收了工人大锣鼓的传统特色,也融合了新的时代元素。”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系打击乐团总编导彭瑜告诉记者,“我们音乐教育系的孩子们,将来需要担当大中小幼的教学,所以了解传统文化,对他们非常重要。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必修课——节奏与打击乐课,再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打击乐团进一步学习,把民族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

除了与大学生合作,传承人们还把非遗文化带到了更多年轻人的身边。“现在,我们每周都到部队开课、交流,希望他们以后回到地方,把非遗文化的‘鼓点’也带回去。”唐占魁说。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遗项目“各美其美”,工人大锣鼓的“大嗓门”并未抢走其它项目的“风头”。

清真菜点制作技艺、面塑、立体纸艺、玉雕、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香囊制作技艺……“我以前经常听说,杨浦有许多非遗项目,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一下子见识到了这么多,觉得很有趣。”当天,和陈先生一样带着孩子前来的市民王女士,被杨浦风物大赏——非遗购物市集吸引了,“这种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增进我们对非遗的了解,也呼吁大家一起保护非遗,保护传统文化。”

“上海杨浦非遗节”作为杨浦的品牌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八届,曾被评为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今年,杨浦非遗节将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直延续至端午节,为市民群众奉上一道道传统文化大餐。

据介绍,6月10日至23日,杨浦12个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均设置非遗线下专场,通过课程、产品、展示等方式让非遗文化进一步融入居民生活,推进“非遗在社区”项目深入开展。第八届杨浦非遗节将带来30余场活动,预计直接参与活动将达万余人次。

文物建筑的“前世今生”走到“幕前”,管理者与市民一起“博览”

新时代,对文物的保护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全力探索未来智能社会治理“杨浦方案”的背景下,怎么让文物“活起来”?

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一期)已经正式上线。

文物数字档案系统,是该平台的数据资源中心,汇聚了区规划资源局、区建设管理委、区房屋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区滨江集团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全方位文物数据。文物的全息信息和日常巡查业务信息一屏掌握,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管理监测分析平台,各项统计数据一目了然,安全预警功能与文物日常保护工作联动,“零延时”;

文物巡防小程序则为文物巡查者提供了自动导航定位、线上一键填报、巡查记录查询、巡检异常复核等功能。同时,线下巡查与后台监测系统实时联动,隐患信息实时预警,对接区城运中心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文物巡查保护工作在线下巡查者与线上管理人员之间形成全链路闭环,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高效处置。

不仅文物管理者可以“博览杨浦”,市民也可以。

“随申办”APP的“博览杨浦”服务,通过VR技术,汇总了全区78处文物建筑信息,市民群众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即可深入其中,享受“一览无余”的观看体验。此外,“博览杨浦”还提供“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等特色主题旅游线路的推荐服务,带领市民群众更加全面地领略杨浦之美。

“虽然我们文化特色各有不同,但来到这里,彼此寻求的是心灵相通”

腰系红穗带,手抚六弦琴,脚下一双黑皮靴蹬得人眼花缭乱,6月5日,在YOUNG剧场,杨浦居民张金冬被台上的拉孜堆谐《飞弦踏春》“震撼”了,“他们表演得太好了!”张金冬告诉记者,她曾去过西藏拉孜,但对拉孜堆谐这个舞种了解不多。“这回看到了如此激动人心的表演,感觉他们很自由,没有拘束,有一种灵魂和天地互相契合的感觉。”

近日,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拉孜小组来到杨浦,也把一台台拉孜堆谐表演带到了市民们身边。

欢歌笑语,掌声不断。不少观众一边欣赏,一边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次里拉姆来自西藏拉孜,是本场演出的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自6月2日起已经演出了两场,上海观众的热情让她很惊喜。“他们总是很热情地鼓掌,还有人特地来和我们说,觉得西藏歌舞给他们带来了特别的体验。我想,虽然我们文化特色各有不同,但来到这里,彼此寻求的是心灵相通,获取的是对艺术的品鉴。”

在藏语中,堆,指地势较高的地方;谐,指歌舞。拉孜堆谐拥有700多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演变,现已成为一种具有城市特性的踢踏舞。其实,让张金冬“震撼”的这一曲《飞弦踏春》在2007年就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惊艳了无数人。2008年,拉孜堆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它“跳”出世界屋脊,“踏”进更多人的视线。

记者了解到,本次演出是“遇见|雅江情滨江意 沪藏文化交流”的系列活动之一。5月末,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拉孜小组来到杨浦,参观文化场馆,与上海文化界进行交流互动,拉孜县艺术团、日喀则市民族艺术团、拉萨市歌舞团等与杨浦区艺术团开展合作,在杨浦滨江、YOUNG剧场开启两场演出。

“首先,我想借助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把传统的西藏文化带到上海,带到杨浦,让千里之外的上海人民真切领略西藏的风土人情。其次,当然也要把西藏的艺术家带到上海来,让他们感受上海的现代化与艺术发展,然后把更好的经验带回去。”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李贇峰表示。

(来源:上海杨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全民阅读,书香满城!杨浦“Young书房”品牌启动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与上海乐迷再次相约 奏响“时代交响”强音
文化自信,勇毅前行!上海贵酒携手上海轻音乐团奏响《征程》序章
参演“时代交响”,奏响时代之声,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携两台音乐会亮相上海
闽江师专200余名师生同台打造 闽都文化品牌项目《奔腾向海》情景歌舞剧上演
“时代交响”河南交响乐团商丘工学院专场音乐会精彩奏响
(文化)西藏:高原奏响2023年藏历新年音乐会
“红色作品五部曲”奏强音
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奏响“春之声”
民乐奏响春之声,2023湖南演艺集团新春音乐会精彩上演

网址: 杨浦文化品牌如何奏响“时代强音”?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97211.html
所属分类:品牌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