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推出“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
原标题:上海博物馆推出“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拓本。 王笈 摄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王笈)北宋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拓本,“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的全形拓本……在多年整理研究的基础之上,上海博物馆特别推出“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金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从先秦时期开始就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传播其中的内容,演化出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容“忠实”复印到纸上。金石传拓适用范围甚广,直至当下仍活跃于考古、文博等领域。
本次展览展出37件/组文物,其中不乏名品佳作,更有部分珍稀拓本与上博馆藏原器对照展出,带来墨影与吉金的视觉碰撞。
司母戊方鼎拓本。 王笈 摄
展厅中的司母戊方鼎拓本,是司母戊方鼎在1939年出土后制作的第一批完整拓本之一。司母戊方鼎(亦称“后母戊方鼎”)为商代晚期青铜器,造型宏伟雄浑,是中国已出土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拓本有拼接痕迹,采用分纸拓法,先将方鼎各部位依次拓出,然后再托裱组合而成,这也是金石器物传拓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涂朱刻辞牛胛骨。 王笈 摄
商代晚期涂朱刻辞牛胛骨,系商王占卜所用牛肩胛骨,残存上部,正反两面均刻有甲骨文,内容为卜辞,字中涂有朱砂。甲骨出土后往往碎裂四散,墨拓可使字口黑白分明、纤毫毕现,学者可利用拓片对其进行拼缀复原。此版上海博物馆藏骨(上部),可与故宫博物院藏骨(中部)、清华大学藏骨(下部)拼合,复原出一次商王车祸记录、一次商代彩虹记录等罕见史料,弥足珍贵。
《愙斋集古图》与部分所拓原器对照展出。 王笈 摄
清代《愙斋集古图》与部分所拓原器对照展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愙斋”为晚清金石学家吴大澂的斋号。《愙斋集古图》以绘画与墨拓的形式构成,上卷由任薰绘制,下卷由胡琴涵写像,汇集了吴氏所藏金石文物的全形拓与铭文拓片,备览器形、纹饰及铭文,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拓片中的邓伯盨盖、贤簋盖等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原器与拓本可相互对照。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上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将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应用于青铜器、古文字等领域,相信此次展览能够为观众带来对古老传拓技艺的独特体验。(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安泽金石传拓作品展开展
VR体验 | 传拓题跋线上展
郑州西亚斯学院第二十四届国际文化节暨“大国工匠”李仁清传拓艺术作品展开幕
深圳金石博物馆展品受关注
山西手工纸制作技艺与生活特展在普光寺开展
《镌石铭史——中国历代名碑名拓精品展》开展 展示中国文化金石碑拓之美
中法合作特展“本源之画”在上海举办
跨世纪中法艺术对话,西岸美术馆携手蓬皮杜中心推出年度特展
遇见博物馆·南京馆推出“遇见印象派”特展,54件大师作品亮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海松江特展开幕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