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作寻找一门“捷径”,第二季繁星写作营正式开课

原标题:为写作寻找一门“捷径”,第二季繁星写作营正式开课

去年暑期,扬子晚报启动繁星写作营训练计划,炎炎夏日中,以文学的名义,与数百名文字爱好者相遇。阔别一年时间,由第一季学员组成的“写作交流群”,并没有因为课程的结束而停止活跃。学员们热情不减,依旧不间断地在群里讨论写作技巧,同时也有不少学员,呼唤写作营的二次回归。

正是在大家的支持下,也是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繁星写作营从第一季走向了第二季,并于7月8日晚,正式上线第二季的直播课程。

首位做客直播间的名师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丁捷,一早赶到演播室为直播作准备,随身携带一份简洁明了的PPT文件,和一张写满字迹的讲稿,显然是“有备而来”。

丁老师授课的主题是:捷径:“求同”阅读与“求异”写作。灯光一打,镜头一开,面对学员,他说出的第一段话是——“写作,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开课前,有工作人员告诉我,写作营既有年轻人,也有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其实年龄不是问题,真正找到一个捷径,这才是一个‘问题’。”

为写作寻找一门“捷径”

和第一季写作营相同,此次《扬子晚报》“繁星”副刊特别约请了来自各个写作领域的文学名家,包括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丁捷、祁智,泰州市作协主席庞余亮,书香盐城形象大使张晓惠,以及目前活跃的散文作家董改正,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雨魔。

如果关注“反腐败”纪实文学作品,对丁捷的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14岁因写作而少年成名,他先后发表了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类型的作品,横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各式题材。长篇小说《依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获得国际、国内7项文学大奖;《追问》长踞2017年全国图书畅销榜十强和非虚构榜第一,被称为现象级作品……

向丁捷发出“训练营开课”的邀约前,记者其实抱着“被拒绝”的打算,但是结果出人意料,他很快给予正向的答复,答应了下来——“想把写作的方法传播出去,进一步和文学爱好者交流互动”,丁捷说,这点是吸引他前来授课的最主要原因。

回到写作营本身,文字爱好者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写作方法?与他的授课主题相契合,在丁捷看来,写作方法的培养,因人而异,每个人才华、天性不同,但很重要的一步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捷径”。苏童对晦暗幽深的笔法,莫言对高密东北乡的留恋,余华对苦难和命运的刻画……“需要有一些天赋在,接下来还要找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

写作营二次回归的“调整”

和第一季写作营不同,二次回归,“繁星训练班”在很多方面作出调整。名师邀请方面,相比第一季,我们扩充了写作队伍,从“一季四讲”增加到“一季六讲”。授课老师既有在纯文学领域斩获无数荣誉的专业作家,又有在新兴网络文学领域被粉丝催更的网文写手。

听丁捷聊纯文学创作,听祁智谈组好故事关键词,看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项”得主庞余亮如何分享散文写作技巧,听网文作家雨魔讲解中短篇网文怎样“引流”“出圈”……第二季繁星写作营课程的制定更加科学、规范,依据作家写作特点展开,给学员带去有针对性的知识付费内容。

“读了很多书,有的(书)语言特色真得很好,但是尝试后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请问如何找到自己的写作语言特色”“写现实故事类的文章,需要虚构吗?”“为了增加文本故事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在涉及到有些事物的时候,总是这里写写,那里写一写,导致文章结构有些松散,该怎么协调两者关系”……记者注意到,首期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受课程启发,进一步抛出诸多问题,工作人员会对问题进行收集,统一回复给出答案。

感谢老学员的继续支持

群聊中有不少是参加了上一季写作营之后,再次赴约的老学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仅授课老师是老师,学员们也是我的老师。”70学员费青云说,他既报名参与了第一季的繁星写作营,也是第二季开课后第一个报名的学员。

身为70后生人,与这一代大多数的文人成长轨迹相似,费青云出身贫寒,自小爱好文字,后来迷上诗歌,是文学让他找回自信。他告诉记者,20多年前,曾在扬子晚报成功投稿了一份作品,稿费不多40块钱,占位也不大,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是“豆腐块大小位置”,但是却让他一直记到现在,这份情谊,是促使他支持扬子晚报繁星副刊的最大“理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为写作寻找一门“捷径”,第二季繁星写作营正式开课
写作的尊严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举办
苏轼的阅读与写作之道
天才如何学写作?100多年前,福楼拜是这样虐莫泊桑的
“年轻作家要亲近经典” 第二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作营开营
潜在的写作
余华谈读书与写作
虹影:我为读者而生,为他们写作
邵丽:在黄河文明的厚土上写作

网址: 为写作寻找一门“捷径”,第二季繁星写作营正式开课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051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