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他是令人迷醉的布拉格独一无二的代表
原标题:米兰·昆德拉:他是令人迷醉的布拉格独一无二的代表
米兰·昆德拉曾写道:“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只是这一次,我们终要与他告别了。
据俄新社、塔斯社12日援引法国媒体消息报道,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米兰·昆德拉是捷克裔法国籍作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流亡法国,1981年归化为法国公民。2019年重获捷克公民身份。著名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笑忘书》《生活在别处》等。
| 米兰·昆德拉
上世纪80年代,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内,影响巨大。“生活在别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媚俗”等一度成为文青们的常用句式,而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都未有丝毫淡去。
与早已成为文学符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米兰·昆德拉的“隐”。一生隐于“别处”的他被称为“幽灵作家”“文学隐士”,鲜少露面,远离媒体,读者始终是通过作品与他对话。他曾表示,每年10月的诺贝尔文学奖热潮,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骚扰。
就是这样一位“文学隐士”,却给予另一位捷克作家最高的赞美。他就是和 米兰·昆德拉、伊凡 ·克里玛一起,被欧洲主流文坛并称为捷克当代文学"三位大师"的赫拉巴尔。
|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米兰.昆德拉不止一次说过:“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他是令人迷醉的布拉格的独一无二的代表,他把人们的幽默与巴洛克式的想象结合起来。”
赫拉巴尔拥有较好家境和法学博士学位,但他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自愿到布拉格从事各种底层工作。他先后做过私人公证处助理、仓库保管员、火车调度员、基金保险代理员、推销员、酒店服务员、钢铁厂工人、废纸回收站打包工等等。赫拉巴尔说,最大的英雄是那些每天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是我在钢铁厂和其他工作地点认识的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是意识到“失败就是胜利的开始”的人。
赫拉巴尔的文学离不开“底层”,他用充满诗意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让我们从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赫拉巴尔扛鼎之作《底层的珍珠》里,挖掘这闪光的珍珠吧。
//
作者序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我的妻子在家里拖着步子,像石头一样清醒,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时候,我在花园酒馆里崇拜太阳,我在纵情享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反射的月光,我在昂首阔步,以一种滑稽的方式解释了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可流”是如何穿过我的食道,地球上每家酒馆里都是一群被彼此的对话羁绊住鹿角的鹿。“勿忘凡人皆一死”的伟大,从万物和人类命运中缓缓渗出,这就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在永恒的观点下酒不离手,布拉格的奥尔萨尼公墓,潘克拉克监狱,巴特隆姆街警察局也同理如此。
因此,处于这样一种流动状态的我,是个坚信过敏症的教条主义者,钓杆和渔线轮的理论是我的原动力,我是人类的一声尖叫,惊恐万分,在触到雪花的一瞬间,四分五裂。我总是四处奔波,这样总算能在一天的浑浑噩噩中,勉强工作两三个小时,因为我太了解生活,它无时不在流逝,就像一副被洗过的扑克牌,假如我被洗熨得平平整整,并用手帕叠好包好放在某地,我的生活或许会好很多,有的时候,我竭力想使自己看起来似乎还有希望大肆挥霍一番,其实我太清楚不过了,最后终究只是一堆废物。一切的一切,以一颗精子开始,在一团燃烧中归零,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结束。从人人求慕的漂亮面孔,到苍老丑陋咧嘴大笑的死神。
下雨时我浇花,烦闷躁动的七月里,我将十二月的雪橇拖出来,为了在炎热的夏天保持凉爽,我耗光了预备冬天取暖的煤钱,生命何其短暂,能随心所欲、放浪形骸的日子更是不多,一想到人们对此无动于衷,我就焦虑难安。我不会像对待没有商业价值的样本那样对待早晨的宿醉,我毕恭毕敬,觉得这其中的绝对价值,源于几分不和谐,源于充满诗意的创痛,就像神圣的胆绞痛发作一样,值得慢慢品味。我是一棵枝叶繁密的树,上面长满了犀利、微笑的眼睛,永远保持着优雅,幸与不幸, 如两道车轴,须臾不分。看见老迈的树干上抽发新枝,听见最幼嫩处萌生的细叶在欢笑,真是再好不过了。
| 《底层的珍珠》封面图《布拉格之夜》
捷克当代著名艺术家Veronika Benon 绘
无常的四月就是我的天气,斑斑点点的桌布就是我的旗,在布满涟漪的阴影之下,有兴奋狂喜,也体会过下坡与复活。我的脖颈隐隐作痛,双手该死地颤抖 ,我咬断手中前夜狂欢的碎片和残渣,每天早晨,我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活着,我总是想办法拖延,以便继续更长一段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妄为。我不认为自己是念珠,而是一串断了线的笑声,最脆弱的那一颗珠子决定了我肆意的想象力的边界,我内心有什么已经被阉割,有什么此时此刻存在的,正在向过去拉回,才能如箭矢用力向未来发射,从我饥渴的唇和眼前飞速远离,越来越小,使我不得不眯起眼睛,在冰岛石灰石般的重影中注视一切,今天即是昨天,前天与后天无异。
于是,我不断在匆忙中做出综合判断,成了真真假假世界的热爱者和鉴赏家。在我看来,衰老痴呆,和婴儿的咿呀学语同样重要,都是可能有所发现的根源,在嬉闹游戏中,将泪水的溪谷变成欢笑,我体会现实,可她却并非常常给我提示,我是害羞的小鹿,站在一片林间空地,四周是不加掩饰的赤裸期望。
我是厚沉愚钝的钟声,被知识如闪电般撕裂,客观终将引向极端的主观,我认为这是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积淀。我是负面的天才,语言草原的偷猎者,是漫画灵感的游戏管理员,是各种无名故事久经考验的守护者,灵感扼杀者,盛放着自然随机的可疑鱼缸的饲养者,孱弱与色情的永恒粉丝和涉猎者,一个思考“不思”的英雄,一位步履匆匆却又先天不足的骑士,在平行线的交叉点,现在,就在眼下,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或者说,永远不再渴望得到一片涂抹着“无限”的面包,渴望得到“永恒”的奶油,我发现新约圣经的魅力正是对基督圣言的误解。冬季的河岸边,我的华服是布鲁塞尔花边,垂浸在癫痫病人的口沫和危险的流冰中。抑郁,沮丧,情绪低落,接下来就是白费气力,一头撞墙,我迟迟不去尝试是否有可能以一种不同于此的方式生活,我是一个身体绝顶健康的神经衰弱的人,我又是一个失眠患者,只能在电车中安然入睡,不到终点绝不下车。
| 电影《底层的珍珠》海报
我是一个绝好的礼物,满足些小小的期待,一个意料中的残骸, 错误的音符。在我怪诞的视野中,闪烁着不太激烈的挑衅和小而微的丑闻,因此我是一个小丑,一个描摹的人,一个讲故事的人,以及私人教师,告密者和恶意诽谤者,那些毫无价值的新闻或许便是我法典的序言,我不断将其修改,却永远无法完成。即使在最粗略的草图中,我也看到了庞大的结构,哪怕它们不过是破烂不堪的孩子大小的棺材。我是一个不再年轻但又心怀青春的人,我的表情和文字构成了我易变的语法和内在语言,半小时之内,一盘热乎乎的肉,一杯冷拉格啤酒就可以向我证明物质转化为好心情的真理。廉价的变形乃世界第一大奇迹,把手放在友善的肩膀上是通往幸福秘境的旋钮,其中每个爱的对象都是天堂花园的中心,自然之心是菩提的通达状态,爱上一个最美丽的皮囊包裹之下的叛逆顽固的阴道,是可能的事情。一切都是真的,同类相残,减少牧师和文凭的简单方法,悲伤的牛眼从卡车挡板上探出头来好奇地凝望,它们属于我。那只半成年的小母牛,为屠夫而增肥,他手中那闪闪发光的刀就是我。那只忠实的黄蜂折返冲向火焰,只为了与同伴一起回到着了火的巢中,给了我灵感,写下燃烧的蜂窝,这独属于我的灵感。
我,是巴比代尔学院的通讯员,寻欢系的学生,醉醺醺的迷人少年狄俄尼索斯是我的神灵,他整日兴高采烈。言辞讥诮的苏格拉底恰是我的教父,他耐心地与所有人交谈,希望用自己的言语或他们的舌头将他们带到无知的大门前。雅罗斯拉夫·哈谢克是学院的长子,也是啤酒馆故事的发明者,他有生活和书写生活的天赋,他的才华使平淡无奇的天堂更贴近凡世, 他的“人性”令他人自惭形秽。
我毫不动摇地凝视着这三个蓝色娃娃,没有达到空虚的顶峰的三位一体,没有酒精的烂醉,没有知识的教育,在与生倶来的尿液和粪便之间,有时我们的母亲跨坐在火葬炉或荒野的墓边草丛里让我们降生,我是一头公牛,因为大笑而失血,大脑像冰淇淋一样正一勺勺被吃掉。沃尔特,还有这样的魔力吗?
▼
《底层的珍珠》(长江译文馆)|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点击图片购买
x
绝版多年 | 简体中文独家版权 | 经典再现
一部风格奇异、让人又哭又笑的迷人故事集
尽现五彩斑斓布拉格,
解构人生枷锁之下的黑色幽默
| 内容介绍
《底层的珍珠》是捷克20世纪久负盛名的文学大师赫拉巴尔的扛鼎之作,初版于1963年,一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由本书所改编的同名电影是捷克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本书由十四个短篇故事构成,风格奇异,书中的人们身处人生的极度灰暗与外部桎梏之下,却不甘于随波逐流,以调侃的姿态来对抗命运。他们有时像疯子、像小丑,善于用幽默,哪怕是黑色幽默来极大地装饰自己的每一天,甚至那些最悲惨的日子。赫拉巴尔以其独特的探索性叙事,展现出精神被禁锢的荒诞生活之下的浪漫与崇高,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烈爱意。
| 作者介绍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1914-1997),与米兰·昆德拉齐名的20世纪捷克文学大师,被誉为“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是捷克享誉世界的国宝级作家,于199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一生创作丰厚,其作品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重要作品有《过于喧嚣的孤独》《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底层的珍珠》《巴比代尔》等。其多部作品曾被搬上大荧幕,屡获奥斯卡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赫拉巴尔一生坎坷,虽出生于殷实家庭,却毕生都与底层人民难以割舍。他先后从事过公证处助手、仓库管理员、火车调度员、炼钢工人、废纸回收站打包工等各式各样的工作,接触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平凡人,他同情他们,爱着他们,对他们充满了敬意。赫拉巴尔的作品正是取材于这些捷克普通人的“达摩流浪者”式生活,是纯正的捷克味道。
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矩阵
图文编辑 胡冰倩
责任编辑 吴蒙蒙
审 核 阳继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米兰·昆德拉:他是令人迷醉的布拉格独一无二的代表
米兰·昆德拉: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寻找昆德拉的另一面 | 米兰·昆德拉逝世
董强谈米兰·昆德拉:他是最后的精神贵族
米兰·昆德拉去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影响几代中国⽂学青年
纪念丨董强谈米兰·昆德拉:他是最后的精神贵族
告别米兰·昆德拉|面孔
米兰·昆德拉与他的中国读者:从流浪到神隐,作品影响几代人
米兰·昆德拉的这18句话,你或多或少都用过
流亡作家、告密者、当代隐士……谁是米兰·昆德拉?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