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雅集——用读书贴近米兰·昆德拉的内核

原标题:新京雅集——用读书贴近米兰·昆德拉的内核

欧洲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于7月11日去世,享年94岁。

生前一直是诺贝尔奖榜单热门作家,实力早已无需诺奖证明。他的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慢》……一部比一部经典,影响无数读者。今天这套书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精选,包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遗忘三部曲”。

*本文为广告,内容由供应方提供。

读过他作品的人,无不爱他,一读再读,反复在他笔下被救赎。

莫言、王小波、王安忆、陈忠实等读过,怒赞他是“幽灵作家”,太低调!

可对还未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人,错过他就太可惜!他是一代传奇,不妨一起认识。

米兰·昆德拉,是谁?

他自己建议给外界的介绍就短短一句:

小说家,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自一九七五年,在法国定居。

低调到 他还尚且在世,却被大家当作可以缅怀的作家;

低调到 他的成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狂销3亿册,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小说之一”,但仍有许多读者记不住他的名字, 还趣称他为“幽灵作家。”

*米兰·昆德拉

可他再低调,也藏不住 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之高。

80年代, 作品传入中国,就掀起一波 阅读、仿写的热潮。

○莫言评价他:“小说中的 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一种 独特的味道。”

○作家王安忆感叹:“没有哪个作家像 昆德拉那样做了 对个体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 让人感到温暖。

○王小波、陈忠实、毕飞宇等作家,全是他的 铁杆粉丝,认为: 他和马尔克斯、卡夫卡一样,都是对当代中国作家影响极大的外国作家。

*昆德拉夫妇

低调且不可多得的一位文学大师,前后荣获撒路耶冷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6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些不必多说;

改编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电影,当年深受追捧,斩获奥斯卡金奖;

剧照│改编电影《布拉格之恋》

2011年, 他的作品入选法国七星文库,成为唯一在世入选的作家。

七星文库,是只收录顶级作品的现代文库,如《人间喜剧》《追忆似岁年华》《红楼梦》等。

米兰·昆德拉能入选,其作品的份量和深度,不言而喻。

他很擅长,赤裸裸揭开那些 幽微隐秘、羞于表现的人性,然后 让你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读他的作品 ,你会放心地直面自我,不再回避每个软弱、卑劣甚至阴暗的念头。

不回避,便是解决精神矛盾、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第一步。

若你想读读 米兰·昆德拉,那我会推荐先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遗忘三部曲”: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索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

《慢》昆德拉不正经的小说,找回生活的慢与真

《身份》豆瓣8.8分,对 “在爱里如何主宰自我”的叩问

《无知》毕飞宇深爱,写尽异乡人的困境与选择

一来,它们 更纯粹地贴近昆德拉的精神内核,能直观感受到他面对内在危机的思考。

再者,它们探讨的 寻找自我、生活节奏、离乡归属和生命意义,正是你我急需解决的矛盾。

比如,生存成本高,如何权衡工作与婚姻?疯狂内卷的社会,还有什么别的出路?漂泊无定,该如何安顿自我?日子重复循环,看不到生活的意义……

而且,这版是 由米兰·昆德拉特地指定的翻译团队翻译的。

定稿时,还经由昆德拉的审阅和首肯,可谓 是贴近他本人思想、原汁原味的版本。

像读书博主王小泡说的:

“如果当下你不知道怎么办,那就交给昆德拉吧,看看他笔下人物的抉择。”

当你对现实感到困惑迷茫时,就看看他——

合上书那刻, 你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走一条什么路,更加安心踏实。

废话不多说,直接从这四部小说谈起。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情与欲拉扯出的生命至优解

豆瓣各大版本均9分以上,众多作家、学者写过书评,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米兰·昆德拉也说, 以后自己的每部小说,都可以用它来命名。

这部的价值,不必多说, 读米兰·昆德拉,绕不开它。

“重便真的残酷。轻便真的美丽?”

贯穿小说始终的,是关于 生命“轻与重”如何抉择的问题。

昆德拉把它撕成 “自由与承担”、“忠贞与背叛”、“性欲与爱情”、“安稳与改变”等,放到 一个揪心的爱情故事企图寻求优解。

主人公 托马斯,是一个追求生命之“轻”的人。他拥有众多情人,享受游离于各种女人身上的自由与可能性,却害怕要承担责任。

故事,就在他和 两个女人特蕾莎、萨比娜之间展开。

特蕾莎和他截然相反,是一个极“重”的人。她对情感极度忠诚,忠诚到她可以忍受托马斯的出轨,不计伤害。她把托马斯害怕的亲密关系,当成必需品。

而萨比娜,则是一个极“轻”的人,比托马斯还要极端。她除了逃避婚姻关系,还拒绝各种任何沉重的关系:背叛父亲、丈夫、情人、信仰,甚至背叛自己的国家,对道德、未来视若无物,不被任何枷锁所束缚。

托马斯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纠结、挣扎,其实就是 “极重”与“极轻”博弈。

选择“重”,他会经受折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完全自由的“轻”降临时,他又觉着没人管他,没人为他哭泣, 而变得惶恐、难以忍受。

不止于托马斯,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演绎着“轻与重”的两种活法,并承担命运。

米兰·昆德拉就是用这种极端拉扯、试探的形式,为我们呈现可能存在的答案。

读到最后,你也许 不再纠结于选择轻还是重、理想还是现实、自由还是束缚、生活有没有意义……

而是去思考: 如何在生活的诸多对立选择中,探寻那个舒服的点,找到出路。

如果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对各种生命矛盾的思辨。

那么 “遗忘三部曲”,便是将这思辨具体用到 现代人的幸福、自我、归属感的探索。

◎ 《慢》 ◎

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闲荡的人到哪儿去了啦?”

这是小说开篇,就抛出的问题,也 是而今困住我们的难题。

工作日很忙很累,闲下来后,又被各种短视频、明星八卦塞满……我们变得,慢不下来。

在《慢》中,昆德拉用三个故事,将我们拉入慢世界,重拾与时间、与自我相处的能力。

第一个是作家和妻子厌倦都市喧嚣,驾车路上 引发对速度的思考;第二个是 骑士与T夫人浪漫的一夜情故事;而第三个是发生在城堡酒店的 “快”节奏研讨会。

短短100来页,被人称为“一部轻松到让人惊奇的小说”。

当中,让我触动最深的,是第二个故事。

骑士和T夫人相识于马车上。那场景,就像把木心《从前慢》中的深情演绎出来。

越读,越能感受到, “慢”所带来的欢喜,在心底晕开。

也深觉 昆德拉认为的“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不无道理。

◎ 《身份》 ◎

我,该如何成为自己?

这部是 米兰·昆德拉所有小说中,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的一部。

抛掉“父母”、“职工”、“老师”、“恋人”等等身份, 我们要怎么证明:我是谁?

这便是《身份》里,要探索的课题:启发我们如何找到自我。

这本书讲的是:女主人公发觉样貌衰老,不再吸引男人们甚至自己男友而沮丧;男友假装“偷窥狂”给女主人公写情书,最后两人达成和解。

情节很简单,一个下午就能看完。

时不时跳出来的金句、背后对自我的探寻,却叫我咂摸了许久。

或许,我们要通过征服别人,来找到自我价值?

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世界?

或许,我们要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友谊的真正和唯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

“我是谁?”小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它更像一个指路人, 给我们指出诸多可能性,让你我在外界与内心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

◎《无知》 ◎

写尽异乡人的痛楚与困境

这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 米兰·昆德拉本人的心路日记。

1979年,他被捷克斯洛克开除国籍,流亡法国,2019年,才再次拿回国籍。

40年异乡漂泊的痛楚与矛盾,全融入到故事中两个“异乡人”的身上。

他们在回归途中邂逅,彼此勾连起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可当回到故土时,那份疏离感、格格不入,叫他们瞬间清醒:回乡,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无知》,像极了所有离乡人的知音:和父母莫名的客气感、和玩伴聊不到一块的隔阂、和邻居不再亲近、找不到熟悉小巷的窘迫……它,都能理解。

每个离乡者的温柔妥协,也是许多情感问题的出口:保持距离,适当回忆。

这套 米兰·昆德拉小说精选,翻译用的原书,都是从昆德拉家中拿出来,用他指定的最新法文“定本”直译过来,补齐了以往中译本的删减。

译者也是 国内有声望的法国文学专家、教授。

翻译《身份》的董强,便是米兰·昆德拉唯一一位中国弟子,常被昆德拉指定翻译自己的作品。

*从左往右,许钧、董强、马振骋

封面设计还邀请到我国香港资深设计师陆智昌设计,经由昆德拉本人首肯。

由内而外, 可谓最契合米兰·昆德拉的经典之作。

随书还 附赠写有米兰·昆德拉金句的创意贴纸,贴在抬眼看到的地方,随时当个清醒透彻的人。

最后,以米兰·昆德拉的一段对话结尾吧——

“那咱们往哪走啊 ?”

“往前走。”

“哪是前啊?”

“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希望你, 寻找到生活中舒服的点,往前走、向阳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寻找昆德拉的另一面 | 米兰·昆德拉逝世
告别米兰·昆德拉|面孔
米兰·昆德拉研究者高兴: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诺奖为何错过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曾多次获诺奖提名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 告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曾让我们受尽烛照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逝世,享年94岁
米兰·昆德拉: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网址: 新京雅集——用读书贴近米兰·昆德拉的内核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0843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