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原标题: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近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此时正值中伏,骄阳似火中,大地开启“湿热交蒸”模式,滚滚热浪席卷盛夏。
暑伏天 消溽暑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和小暑相比,此时的天气更加湿热难耐。《管子》曰:“大暑至,万物荣华。”俗语也有云,“大暑不暑,五谷不鼓。”高温和多雨带来的还有农作物的奋力生长,万物的繁盛。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此时节,枯草上的萤火虫卵化虫而飞,点点微光闪烁夏夜;土地变得潮湿,闷热大地仿佛一个蒸笼;雨量充沛,湿气渐渐聚集,天气开始向秋天过渡。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南宋陆游在《苦热》一诗中生动记录下这样的炎炎夏日。面对酷暑,古人有如宋代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在柳树成荫的避暑胜地,悠闲地纳凉休憩,也有如明代瞿佑所言,“竹床藤簟晚凉天,卧看星河小院偏”,在夏夜卧凉席看星星。
喝伏茶 晒伏姜
暑伏天,民间多有喝伏茶之俗,人们将金银花、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一起熬煮,喝下以达清凉祛暑、养心益肺之用。
晒伏姜也是流传至今的习俗之一,做法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上容器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至出伏。
此外,广东一些地方盛行将仙草做成消暑甜品,俗称“吃仙草”;鲁南地区的人们往往会“喝暑羊”,用一碗温热的羊肉汤带走体内的积热;福建莆田一带会将荔枝、羊肉和米糟作为礼品,在亲友间互赠,即为“过大暑”。
在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里,让我们伴随这明媚骄阳,在热烈盛夏中获得内心的一片宁静。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DUDU猫说节气之大暑: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国宝画重点丨何以消烦暑,画中有清风
大暑诗词 |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炎炎夏日古人如何度过?
夏序|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到底有多久?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今日大暑|万物荣华 不负盛夏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在古诗词里,寻一处清静,度一场清凉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指三年吗?一首诗歌给出正确答案
今日大暑丨诗词入清风,一吟消酷暑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62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324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70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9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1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787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79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33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0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