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苏轼《吉祥寺赏牡丹》诗赏析
原标题:【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苏轼《吉祥寺赏牡丹》诗赏析
【原作】
吉祥寺赏牡丹
宋 ·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释】
吉祥寺:寺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簪(zān)花:在头上插花、戴花。
羞:难为情。
扶:搀扶。
珠帘:珍珠缀成的帘子。
半上钩:帘子全部卷起来。
【译文】
人老了,还把鲜花戴在头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儿应该为自己在我头上而害羞。
赏花醉归引得路人哄笑,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都把帘卷上,走出门来观看。
【赏析】
此诗即是当时记实之作,表现了观赏牡丹的热烈场面和诗人簪花的情趣。
第一、二两句是写诗人簪花之趣。虽说当时礼俗士大夫集会时可以簪花,但老人簪着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终觉有些不好意思。为了突出这种心态,作者掀起一道波澜,“花应羞上老人头”,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而事实是,不管花愿意与否,还是上了老人的头,增添了不少情趣。两个“羞”字,一说人,一说花,相映成趣,语妙天下。同时说明包括诗人在内的官吏最终还是乐于在百姓面前亮相的。花活了,人更活。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官民距离,更有意义。
第三、四两句是写诗人醉归而路人嗤笑的场景。这里诗人恰当地用了杜牧之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把帘卷上,走出门来观看这支浩荡的插花队伍的经过,只需要点出这一点,当时盛况就好像在眼前。于是,官民同乐的主题也就圆满地表现出来了。诗人之所以在珠帘上钩时用“半”字,是因为作诗需要留有余地,给读者以想像空间,说全上钩,而诗贵活。
前后联均暗用前人句意,用得贴切灵活,不着痕迹,如同已出。“人”“花”“老”“羞”四字有意重复使用,更使诗的音节回环往复,有助于表达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这首诗运用夸张、拟人修辞手法并且连用几个动词,有利于渲染出一种喜剧情调氛围,体现了诗人极高的文学造诣。表现出诗人超旷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在这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我们不难领略到诗人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苏轼《赠刘景文》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文同(与可)《画眉禽》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王安石《江上》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范成大《喜晴》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杨万里《咏桂》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 宋代诗人黄庭坚《云涛石》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陆游《初夏绝句》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杨万里《初秋行圃》诗赏析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