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圆桌|历史文化专家谈七夕“新貌”
原标题:封面圆桌|历史文化专家谈七夕“新貌”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实习生 李黎 陈娟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8月22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七夕节,也称七巧节、乞巧节。
绵延两千多年的七夕佳节,被认为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个节日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七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中有怎样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
七
夕
节
I LOVE YOU
圆桌专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曹鹏程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蜀道文化研究院院长 蔡东洲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储冬爱
四川南充蓬安县举办七夕活动
Part01.
谈历史:七夕文化,寄予无限美好向往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在民间传说故事中,在地方文献记录中,七夕节,都是浪漫缱绻的存在。
中国历代诗人以“七夕”为题,写下无数名篇佳作。其中,近2000年前东汉末期文人所作《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公认的较早记录七夕节的诗词。
但牛郎星与织女星的称呼,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牵牛”和“织女”这两颗星,后来逐渐演变成流传千古爱情故事中的主角“牛郎和织女”。
千百年来,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载体,中国历代诗人在七夕时节寄托了关于爱情的多种情愫,也让七夕,成为具有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指引人们去思考,去敬畏,也让我们的先民萌发无数遐想,演绎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曹鹏程表示,七夕故事由来已久,一代又一代不断讲述着牛郎织女的传说。不仅讲述神话传说故事,还延伸出一系列纪念活动,每逢七月初七夜晚,大家相聚在满天繁星下,摆上瓜果和精巧手工,祈求将幸运和吉祥洒向人间。
“七夕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寄予了中国人对忠贞不渝爱情的无限向往。”曹鹏程介绍,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随着一系列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出台,七夕文化的传承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素养,不断增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们,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不断赋予七夕新的时代内涵,新的时代表达、新的时代活力。
Part02.
谈传承:从传统角度保护,从审美层面再造
“七夕节,是中国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节从传说到节庆,节日内涵本身是丰富的。”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储冬爱,从七夕的地方化与遗产化角度,剖析讲述七夕节由天文到人文的过程,剖析七夕的源头故事和重要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储冬爱
近年来,储冬爱深入甘肃、浙江、广州三省四地进行调研,七夕节在广州天河珠村、甘肃省陇南市萧和、杭州萧山、浙江温岭石塘镇等地,都有着不同的节日名谓、项目名称、节日习俗与仪式。如吃巧果、扎巧姑、看七娘戏、拜巧卜巧、染甲沐发等。
归纳来说,七夕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传统,尽管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有所差异,都承载着先民对乞巧、乞子、乞美、乞智、乞寿的美好理想,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谈到七夕节和七夕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储冬爱表示,“七夕节日的表述需要回到时间、回到本源。七夕文化的保护,需要回到传统,因为非遗保护的核心概念是还原、传承与维护,现实生活必须和传统历史相互发现才能使人理解并获得传承。”
而七夕文化的再造还需要回到审美的层面,节日的庆祝形式可是游玩、狂欢、消费,“但本质上是审美的,是认同和表达,是享有生活本身。”
储冬爱看来,在七夕节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上,要协调传承人和市场关系,开发、延长相关产业链,促进文化的发展。挖掘民间智慧,激活民间力量,完善传承人评定、培养机制,注重传承人记忆留存,推动七夕回到文化、艺术和思想引领层面。
七夕前,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火光村金婚夫妻补拍结婚照。
Part03.
谈发展:民俗文化需要时代引导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需要引导,七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中,也需要时代引导。”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蜀道文化研究院院长蔡东洲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冠以“优秀”概念,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是否优秀进行科学判定。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蔡东洲
“判定的标准就是时代价值。”蔡东洲表示,民俗文化中有些东西该抛弃,有些东西该整改,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在具体的传承发展中,蔡东洲举了个例子。在四川广元剑阁县翠云廊,其中,有一对夫妻柏树,两株柏树的枝丫覆盖,相拥而立。古柏经历千年风雨,依然苍翠如故。当地不少新人夫妻都会来到柏树下挂上红丝带祈愿。为传承当地特色文化习俗,剑阁举行汉式集体婚礼,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代婚姻领域文明实践。
蔡东洲提出,要深入挖掘和提炼七夕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探索创新发展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并通过民俗文化的时代导引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封面圆桌|历史文化专家谈七夕“新貌”
聊聊青春“赶考路”圆桌谈 专家:信念和拼搏是最美姿态
艺术圆桌谈聊聊青春“赶考路”
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季,圆桌形式共话青春“赶考路”上的海淀精神
湖南科技大学举办“月湖”创作班开班仪式暨“作家眼中的写作”圆桌论坛
今夕何夕,七夕话“乞巧”
苏轼如何过七夕?怀友、送别、思乡、团圆
省文化馆七夕邀您“叹”非遗,体验指尖上的浪漫
七夕民俗 | 在古代,人们为何要在七夕晒衣晒书?
专家谈东西方文明互鉴:促进中外年轻人走进彼此生活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