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再见!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
原标题:明年再见!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
“今天,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就正式闭幕了,期待我们明年再相聚!”8月22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下午“琴颂彩韵”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式暨七夕古琴音乐会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中的琪林里文旅产业园举办,邀请了广州修竹琴舍岭南古琴传承人谢东笑、修竹琴舍主理人姚南、广东古琴研究会理事李日坤等知名琴师,带来了《乞巧》、古琴套曲《袍修罗兰》《但愿人长久》等系列艺术佳作,表达了人们祈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以及对纯真、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天河区文化馆、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市琪林里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修竹古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活动以“古琴”为主题,以歌会友,以琴颂情,让大家聆听古琴演奏,畅读和歌颂七夕节日、美好爱情、幸福家庭等诗词歌赋。
为了更贴近七夕主题,古琴曲目的选段上也很有讲究,除了《袍修罗兰》这类古琴名曲外,还选择了不少与诗经名篇有关新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挞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借《诗经·郑风·子衿》弹奏出相思之情。
也有古琴作曲者借引《诗经·卫风·木瓜》,依字行腔,咏唱出人们相知相交的真挚情谊与美好祝愿。还有经典的《诗经·秦风·蒹葭》,用古琴之音奏出了秋水蒹葭、伫立凝望、反复追寻、渺茫难即的情境,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性圆满的追寻。
压轴曲作选的是《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用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对君子的喜爱,更传达深深的祝福之情。
修竹琴舍主理人姚南告诉南都记者,很高兴作为古琴爱好者能够通过弹奏古琴、传播古琴文化,为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焕发新光彩尽到一份绵力。其实,每年七夕他们都会举办音乐会。这次音乐会作为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的闭幕活动,意义非凡,所以在曲目的选择和表演上,他们做了精心设计和精细编排。
据悉,为了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天河乞巧习俗)“七夕节”,广州乞巧文化节以“七夕天河,出彩广州”为主题,分为“7”天“7”场的主题系列活动。主活动场设在“中国乞巧第一村”珠村,首场开幕式和2023年广州乞巧文化节惠民演出都设在天河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启幕。据天河区文化馆馆长陈岚介绍,为了给市民们带来高质量的视听体验,惠民演出精心挑选多个荣获全国、省、市级群众文艺大赛金奖的精品节目,邀请各优秀文艺团队为市民免费奉献一场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的视听盛宴,在挑选节目的过程中,文化馆以民俗、非遗类节目为主,同时融聚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紧扣“乞巧节”这一珠村特色。
而作为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夕古琴音乐会之所以会被选定为压轴大戏,放在了闭幕环节,也是主办方有意巧思策划为之。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的日渐深入,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不仅天河区,目前在广州,热爱古琴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佳美告诉记者,“爱情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们热衷用笔墨诗文挥洒豪情的一大主题,古人们是怎样过七夕节的,我们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文化尚‘风雅颂’,尤其文人雅士好以诗文传情,以琴音达意。所以我们最终决定把古琴音乐会作为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活动,并且放在了七夕节这一天推出,也是希望让今人感受下古代雅士们是如何过七夕的,深入挖掘出乞巧文化更丰富的精神内核,帮助当代人更好地感受传统乞巧文化的不朽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实习生 谢心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明年再见!2023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
乞巧文化如何传承创新?
2022广州爵士音乐节闭幕
哥,是这双不?没关系我们明年再见!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传承与融合并存
29位职业乐团“首席”齐聚广州
今夕何夕,七夕话“乞巧”
深交2022/2023音乐季闭幕季,4场演出名家名曲纷呈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闭幕
天河非遗 创新传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