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朋友,你别装

原标题:冯仑:朋友,你别装

封面图 |《装腔启示录》剧照

我发现,自己在与人交往时,很多时候都不能和别人很好地相处,甚至会出现言语冲突。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冯叔

人往往是先认识自己,然后才能和别人相处。不少人因为没认清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在言语中起冲突。

何谓「认识自己」?

拿我自己举例子。在房地产领域,在民营企业中,我们总是觉得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别人学习,而且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天生会做企业的,以前我们也不是专门做企业的,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以前都没有做过企业。我们这样认识自己,所以我们不断地反省。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采取了一个姿势,叫「弯腰的姿势」。一个人站起来别人不舒服,不站起来自己不舒服,所以我们要能够弯着腰,保持蹲着的状态,而不是梗着脖子眼睛朝上。用「弯腰的姿势」跟人沟通,就可以学习更多,吸收更多。因为谦虚,姿态低,别人什么都愿意教,那我们又多学了一点本事。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做生意的就很自信,老跟别人争论,别人还没有说完呢,他就叨叨叨,把别人的嘴堵上了,然后别人只好吹捧他。这样的话,不仅在交流当中出现障碍,也堵塞了学习的路径。慢慢地,大家也都不太爱搭理他了。

总之,与人交往时,要自知、自省,要谦虚。

当然,也要懂得与人沟通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主动说话。很多时候,事成与不成,人能不能相处,归根结底都在于沟通。很多人际关系不润滑的原因,也在于双方都不主动沟通,或者沟通的方法、说话的方式有问题。

有时候,大家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很跩」。所谓「很跩」,就是沟通时不主动说话,要等别人先说话,他才说。另外,说话时老把人撅回去,或者不注意倾听,这也是「跩」的表现。

那么,怎么说话?很简单,我们常说要正常说话。也就是,别「跩」,也别「装」。

要知道,装是相互的,你一装,别人也会装。大家在一块儿装,一块儿演,不仅都很累,而且还要穿帮。

如果都不装,比如说,一群人穿着背心、大裤衩、拖鞋,拿着啤酒对瓶吹时,聊天的氛围肯定是轻松的,相处也必然是融洽的。

但是,大家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正襟危坐,然后都拿着书面语沟通,状态肯定不一样。

我就想,如果两个人都拿着剧本谈恋爱,这个恋爱能不能谈成?或者,他写篇发言稿,她也写篇发言稿,都拿着写好的发言稿谈恋爱,肯定也谈不成。

两个人要是真在谈恋爱,说话往往都是即兴的表达,这样才有真情的流露。要是两个人都念发言稿,那就不会是真情,而是演戏。

现在网上也会有很多文章、视频,教大家各种套路。我不知道这些套路有多大的效果,但似乎很多人喜欢总结这些东西。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套路,就是给你一个剧本,教你去装、去演。但是,我觉得,不要这样。

当然,人本身有很多角色。有些角色,是得照着演的,有些时候,你的行为得符合大众对你这个角色的期待。

比如说,你要去主席台上发言,下边上百个人正襟危坐等着听你讲话。这个时候,你不能穿着裤衩背心,趿拉着拖鞋就上去了。这不行。等下了台,回到家里头,你把西服脱了,穿上便服,这就不算错了,对吧?

过去我们常讲,要「修正经正常」。什么是正经?在主席台上发言叫正经。什么是正常?哥几个喝酒聊天叫正常。

你在主席台上发言,却像胡同大妈那样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太正常了,但就会让人觉得有点不正经。但是,你刚在主席台上念完稿子,回到家,跟家人说话,也还按念稿子那般说话,又太正经了,也不行。

所以,有些时候也还是要去琢磨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当下的环境、场合,否则,也可能会因为说的、做的「不合时宜」,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冯仑:朋友,你别装
冯仑:何谓成熟?
冯仑:你要让我把你看得清楚
冯仑:做好人有用吗?
冯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高人谈
冯仑:这不是鸡汤,是酒
冯仑:骗子的逻辑
冯仑:改变我们人生的,是这一件事
冯仑:2023,我最想推荐这两本书
冯仑:自杀的逻辑

网址: 冯仑:朋友,你别装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011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