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航行最早的轮船公司,就在闵行……丨闵行情
原标题:黄浦江上航行最早的轮船公司,就在闵行……丨闵行情
沧海桑田,老闵行的发展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与上海市文脉密切相连,而近现代的海派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得到彰显。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五季,我们邀请了文绮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小上海”老闵行》。你将听到的是《黄浦江上最早的轮船公司》。一起跟着声音,看看黄浦江中最早航行的一家轮船公司——闵南轮船局自创办至结束的全过程……
黄浦江上最早的轮船公司
在李显谟《李氏宗谱》中,对李祖锡的行述记录,有这样的文字:“齐家之道,莫善于教子。公教长子习医,兼理家务。二子、三子先后入邑庠,三子又蒙赏给举人。公外观世变,内审国情,知尚文适以自弱,尚武足以图强,空谈未可救贫,实业或能致富。乃分命其子,一则研究商务,维持敏航轮船公司佐理、闵行商会与乡公所事,奔走甚力;一则学习武备,有声军界。”
李祖锡的三子,长子李显衡习医;次子李显常经商,为“闵南轮局”董事长;三子李显谟从军。
“闵南轮局”在民国《上海县志》中的记载如下:“闵南轮局,清光绪三十年(1904)创立,初名敏航,往返上海、闵行。至民国3年(1914)增加股本,推广营业,有船四,曰平申,曰湖江,曰新闵南,曰闵馨,皆行驶上海、平湖间。专驶上海、闵行间者,停泊闵行、闸港、杜家行、塘湾、塘口、关港、王家渡上海各埠;专驶上海、平湖间者,停泊王家渡、塘口、杜家行、闸港、闵行、沙冈、叶榭、张泽、松江、汆来庙、洙泾、泖口、新埭、平湖各埠。”
1963年,李显谟之子李宗武撰写了一篇《黄浦江中最早航行的一家轮船公司——记闵南轮船局》,记述了闵南轮船局自创办至结束的全过程。
光绪三十年(1904),李显常集资合伙组织的内河轮船公司名“敏航轮船局”,购置了有客座200位的铁壳蒸汽内燃机小火轮二艘,一名“闵馨”,一名“湖江”,每日往返上海、闵行间,上、下午对开四班。为方便奉贤南桥镇的旅客,备有脚划船二艘,定时驶往闵行,与敏航轮船局客轮启航时间衔接。
敏航轮船局在上海南市关桥建浮动码头一座,站屋三间。沿途建木质码头七座。在闵行建木质马鞍形的码头外,另建候船室、票房、管理房和船局办公处,码头在外滩浦滨茶园之南。
民国2年(1913),法商立兴公司恃强侵占内河航权,置轮船两艘,辟上海至平湖航线,廉价招客,恶意竞争。民国《上海县志》记载此事如下:“闵南轮船公司(此时仍为敏航轮船局)与法商立兴公司竞争,势几不支,显常四出奔走,竭力维持,依据条约与立兴争,事始得直,厥后立兴归并闵南,航业始有起色。”记载的立兴归并闵南,实际只是在打赢官司后把立兴公司的两艘航船买下,因此,民国3年敏航轮船局进行了招股增资,公司改名“闵南轮船局股份有限公司”,将买下的轮船改名“新闵南”和“平申”,又向浙江省申请立案后延伸航线至浙江平湖,时李显常为董事长。
民国6年(1917)李显常病逝,由招股增资时参与投资的南桥宋燮君继任董事长。
民国15年(1926)后,经营黄浦江内河客运的公司逐增,有平湖张丰授创办的平沪轮船局,航船往返上海、平湖间;乍浦轮船公司的航船往返上海、乍浦间,经闵行、平湖等地;津沪轮船公司的航船往返上海至湖州,也停靠闵行、平湖等地。民国21年(1932),闵行镇人乔念椿集资组建沪张轮船局,置轮船两艘,开辟自上海关桥至金山县张堰的航线,沿途停靠闵行、汆来庙等地,再折入小河至张堰镇,停靠闵行的码头在西渡之东、今海事局之西的浦江边。设候船室、售票房,码头通道两边设管理房各一。码头亦为木质马鞍形。
该时期黄浦江内河轮船四通八达,竞争激烈,手摇航船几至全部淘汰。
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各公司轮船均被日军征用,闵南轮船局的“闵馨”“湖江”两轮被沉于吴淞口外封江。日伪船商开办“上海市内河轮船公司”,上海县内仅剩闵南、平沪轮船局,被迫先后与该公司签订“代理经营内河客运业务”协议。此后,闵南、平沪两局的轮船,或被调作军运,或调作长江航运,“新闵南”“平申”两轮被驶往汉口,作武昌与汉口间的对江渡轮,汉口沦陷后被日军劫夺。而上海县的内河客运仅靠日伪上海市内河轮船公司的两艘破旧轮船维持,闵行的停靠,使用的是闵南轮船局的码头。
抗战胜利后闵南轮船局的两轮,由汉口船舶管理所接收,继续行驶武、汉间作对渡使用。时闵南轮船局大部董、监事均已去世,只剩董事长宋燮君、董事李宗炜(李显常长子)及监察人李宗武为老班底人员,商定派员持船舶证往汉口交涉,索回两轮。终因船舶改装费、船租纠葛等诸多问题拖延时日而不能及时索归返沪。待武汉解放前夕,“新闵南”和“平申”两轮竟不知去向。至此,闵南轮船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这纷乱时局中不明不白的宣告结束。
平沪轮船局二条客轮,在抗战胜利后复航上海至平湖并停靠闵行,但班次减少,客运盛况已不复当年。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五季,我们邀请了文绮中学的青年才俊来诵读《“小上海”老闵行》。
“闵行为本邑首镇,地当水路之冲,户口殷阗,商业繁盛,距县治约六十里许。地产棉花多于粳稻。风俗素称朴实,近亦渐趋浮靡。水道有小轮,陆路有汽车,交通颇便。镇之西北有北桥镇,钟楼在焉。其西为马桥镇。而其北为颛桥镇。四镇统称为西南乡云。”
这是由上海著易堂出版于1927年的《上海乡土地理志》(李右之著)对闵行的描述。
书中的“闵行”指的是镇。1960年1月设立闵行区后,撤销了闵行镇建制,闵行镇这块地方被约定俗成称作“老闵行”了。1992年9月,原上海县和原闵行区“撤二建一”,建立了新的闵行区,但“老闵行”的称呼在当地民间依旧使用着,并泛指为整个江川路街道。
历史上的“老闵行”地区,古有秦皇驰道连通上海县署,为水陆要津,因地域之便,长期以来,这里商贸发达、街市繁华、人文荟萃、群贤毕出,一度在江南地区城镇中颇有影响力。
使老闵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在解放以后。随着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的建成,现代工业开始发展,这里建起了汽轮、电机两个工人新村。1958年起,大批工业企业迁来,老闵行成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59年建成以一号路(江川路)为主的10条城市道路,在主要道路两侧配置商业网点。以东风、红旗新村等处为中心,新建各类职工住宅25万平方米,学校、医院、邮政、银行、影院、菜场、公园等设施也开始有计划地逐步配套建成,昔日的经贸重镇终于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新城,著名的卫星城,形成最初的产城融合区域。
1980年代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江南古镇的街景在老闵行逐渐消失,但《闵行诗存》“序”中所描述的“舟车辐辏,人物昌丰;虽无临淄之十万家,已聚德星于五百里。”之历史记忆和人文信息,却有幸留存了下来,且引起越来越多文史研究者的重视和探索。
《“小上海”老闵行》试图寻觅老闵行的“老底子”,关注老闵行的历史发展变化。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这个重要部门曾设驻闵行,历经明、清二代……丨闵行情
马桥出土的蓝印花布丨闵行情
马桥文化: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原点丨闵行情
吕凉:做能做的,做想做的!丨闵行情
马桥的“马”,究竟取自何处?丨闵行情
几回回梦里是故乡丨闵行情
有钱难买俞塘北,缘何?丨闵行情
有种想念叫荷巷桥丨闵行情
这样的钮永建先生,你知道吗?丨闵行情
马桥的他和这所学校,曾获光绪皇帝嘉奖!丨闵行情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