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文灯火 拨得更亮

原标题:把人文灯火 拨得更亮

江门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首次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话剧结合。 杨兴乐 摄

评论员 张婧媛

南国书香节上,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举行,近30年的本土侨乡题材出版物展出,五邑大地,书香浓浓;新编粤剧《碉楼》、话剧《碉楼·寒燕归巢》等文艺作品先后亮相舞台,叫好又叫座,将“江门戏剧现象”推向聚光灯下;电视剧《狂飙》热播,使得江门成为网红城市,催生文旅爆款,“侨乡文脉传承地”等十张城市文化名片打响。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只有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才能更好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江门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近日召开的江门市委全会提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新的文化使命随之而来——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彰显岭南侨乡风韵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上实现新突破。

既要物质富裕,又要精神富有,江门正把侨都人文的灯火拨得更亮。

文脉与底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

走过千年的江门,这是一座有着本土文化自豪的城市,轻易就能列出一张“自豪清单”——

岭南大家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既是明代心学思想的奠基人,也是传世书法家;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开平碉楼与村落,我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世界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

揆诸历史,“侨”是江门最亮眼的名片之一。千百年来,无数江门华侨先民“下南洋”“闯金山”,走向世界各地,锤炼了勇闯天涯、念祖爱乡的精神品格。因侨而兴、因侨而盛,江门独特的文化自信,积淀着五邑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给予了在文化强市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的发展底气。

揆诸现实,文化的繁荣兴盛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今天的江门,提出要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长期持续发展积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显著增强。江门期盼实现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借文化发展繁荣之力,发挥侨乡文化的引领与赋能作用,实现“文化强市”。

网红还要长红

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后,江门一举成为网红城市。奔涌而至的客流,汇成不断攀升的消费活力,也引发了新的话题:热度一过,“爆款”如何延续和持续吸流?

一场“网红”之思随之而来。江门寻找具有侨乡独特性稀缺性的文化符号,去挖掘、整理、提炼、塑造,不断提升城市“显示度”。江门市委宣传部创新首提打造“十张城市文化名片”,即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影视资源的富矿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数字赋能的先行地、文化创意的新高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

从“存量自豪”走向文化焕新的“流量胜利”,江门还下了一些“绣花”功夫。比如制造新鲜感,开展“引客入江”系列文旅营销活动,创新粤曲新唱、粤曲潮玩等新形式,让地域文化“活”起来;高品质供给,打捞华侨特色文化,用文艺精品讲好侨乡故事、展现岭南风韵;打造新空间,挂牌打造100家“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

现在,越来越多的江门人投身于侨乡文化的传承发展,担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任,用新潮、科技的“玩法”给侨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在守正创新中与时俱进。此次江门市委全会再提出,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培育新应用、新场景,构造新体验、催生新业态,打造优质影视作品拍摄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做大做强新会陈皮、咖啡喝茶饮等文化产业。

激荡向上向善力量

对一座城市而言,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文化建设为支点,而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并将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思路,在江门已见端倪。

一方面,以文铸魂,筑牢文化强市的理论根基。着眼于固本培元,江门以理论宣讲为阵地,用好全市14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打造分众化、全方位宣讲体系,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以文载道,夯实文化强市的精神图谱。江门以“礼遇好人”涵养“好人生态”。被表彰为道德模范或身边好人的,不仅能获得光荣牌,还能获得一系列实际礼遇和帮扶。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江门赓续红色血脉,选树先进典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培育新时代新风新貌。

在精神文明的涵养下,侨乡“精气神”更足。今年端午扒龙舟活动上,鹤山“00后头桡”冯伟浚走红,凭借爆发力十足的挥桨、充满节奏感的摇头动作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摇头哥”。但“摇头哥”不止一人,一批侨乡健儿刚健勇猛、拼搏向上,以时不我待、奋楫争先的龙舟精神投身高质量发展赛道。

我们看到,“再造现代化新江门”的当下,江门更加看重这座城市的人文熏陶与精神塑造。

畅想未来,在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之中,人文侨都不断“出圈”,文化的力量将“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江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正可谓:“物质富裕诚可贵,精神富有价亦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把人文灯火 拨得更亮
守望灯火
头条大赛(第17季)丨文猛:一路灯火
探访临清龙灯:灯火不息 舞动乡愁
陈后亮读《跨学科》︱跨学科能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合法性辩护吗?
香港回归25周年特别策划|邓萃雯:群力愿群策,东方之珠更亮更光
游亮芬:与茶结缘 因茶绽放
皖中评│“庐剧”出圈,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的秘诀在哪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亮剑》剧组太穷,导演把司机拉来临时救场,不料意外捧红了他

网址: 把人文灯火 拨得更亮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061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