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颖《深海夜航》新书分享会,这是一部大半被晒干的作品

原标题:朱文颖《深海夜航》新书分享会,这是一部大半被晒干的作品

9月10日晚,作家朱文颖携《深海夜航》做客湾区书屋举办新书分享会,与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和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威廉展开了一场交织着理性与感性的精彩对谈。

朱文颖是中国70后代表性作家之一,发表出版了《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中短篇作品《繁华》《浮生》《分夜钟》《凝视玛丽娜》等三百余万字。《深海夜航》是朱文颖的长篇小说新作,一出版便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和广泛好评,获得了第二届凤凰文学奖。小说围绕历史学教授欧阳先生夫妇及他们的友人、亲眷展开,从一方小天地辐射大世界,横跨中西、纵谈古今,以全球化的视野,立足于中外文明碰撞交汇的高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与幽微进行了极具艺术感的勘探与挖掘。

这是一部大半被晒干的作品

“在南方的下雨天来谈朱文颖的小说,非常合适,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她的小说里,有一种潮湿、阴郁的感觉,跟今天的气氛非常契合。”活动开始,谢有顺便以一个评论家的敏锐,将当时的天气和作家朱文颖的创作特质做了巧妙的联结。

朱文颖对谢有顺的看法表示非常认同。“下雨和潮湿确实是自己早期作品的一个特征,南方也是我创作的一个起跳点。潮湿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对世界的判断并不那么坚定,更多的是用一种情绪和意象来表达。但与前期的作品相比,这本书的最大改变可以说是大半被晒干的一部作品,开始对人和这个世界有更清晰的思考和表达。”,朱文颖表示。

谢有顺对朱文颖在《深海迷航》这本书的创作方向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朱文颖一直对写作持有非常庄重的态度,保持很纯粹的一种写作的趣味,但在《深海迷航》这部作品中,他感觉到了朱文颖在创作意识上的转折。

作品的扎实程度也是它飞翔的高度

朱文颖表示,一部作品的扎实程度,其实也是它飞翔的程度。在《深海夜航》里,朱文颖有意引入了引力波等科学和科幻的元素,例如书中第275页,比尔说,“虽然我弄不清楚引力波,弄不清楚时空中的‘涟漪’,更弄不清楚火山喷发形成的云团,但我知道那种神秘的无法确定的力量,无法确定没有边界,但它又确实存在,就如同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夜色中,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远处仍然是沉静碧蓝的大海。非常神秘美丽,充满力量,恐怖……”

现场朱文颖为读者朗诵了这一段,她表示这些问题都是人类的未知领域,需要有相当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准确表达,并在书中将其与人类未来的命运连接起来,成为某种预言性的宣示。朱文颖表示这会加大书的写作难度,让这本书会变得更加丰厚,更有力量感。

作为科幻小说家,王威廉对这些话题非常有共鸣。他表示,这本书透露出了对我们这个时代将往何处去的忧思。同时书中关于神秘的引力波等未知问题的探讨,对人跟这个世界的关系的追问,也把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和思索给激活了,这些都会给读者以非常丰富的思想启发。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王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朱文颖《深海夜航》新书分享会,这是一部大半被晒干的作品
活动预告|朱文颖《深海夜航》新书分享会·苏州站
活动预告 | 朱文颖《深海夜航》新书分享会:于细微处窥见对万物的深情
朱文颖《深海夜航》第二站|畅谈文学与历史
池莉、李修文、朱文颖共话文字的力量 |《深海夜航》武汉站
季进丨《深海夜航》:语词之外,生活显露真实面目
当文学创作遇上人工智能,陈崇正《悬浮术》新书分享会举办
让重庆文学成为城市名片——《无面之神》新书分享会举行
【组图】熊召政《中国文化演讲录》新书分享会暨揭幕仪式亮相全国书博会
《恩师王玉磬》新书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成功举行

网址: 朱文颖《深海夜航》新书分享会,这是一部大半被晒干的作品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420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