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非:文学成了现实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触须,仍可沟通心灵

原标题:作家格非:文学成了现实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触须,仍可沟通心灵

南都讯记者郭若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9月15日,作家格非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平行论坛“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上谈到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 “现代科学和技术,尤其是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生产的密集与膨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的交流途径和手段,但并没有让人与人之间心灵靠得更近……意见、观点和观念的表达,反而更有排他性,并日趋狭窄化。”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开幕。

格非认为,在这方面,文学作为一种心灵交流的特殊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说所提供的是一个包含着大量不同意见的广阔空间。在真正优秀的作家那里,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空间中,或隐或显地展开心灵之间的交流。

格非表示,现代小说侧重于描述个人心灵与社会性存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学者雷蒙·威廉姆斯看来,“个人”这个概念,几乎是与“社会”这个名词一起出现的。也就是说,正是日益复杂、紧张的社会性存在,导致了个人意识的苏醒与泛滥。一旦个人意识与社会性存在之间出现了某种“裂隙”,一旦个人情感在面对社会生活中遭遇痛苦、疑问和不适,它必然会试图去调适个人在现实中的位置,进而重新寻自身。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文学写作成了现实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触须。作家们通过写作,在个体与他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与不同层次的读者展开交流并寻求认同。

格非说,现代小说很少会在作品中直接表达 “专断性”的声音,小说不过是一个“隐喻”,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命运的呈现,邀请它的读者在一个宽阔得多的领域参与进来,彼此之间寻求沟通、对话或认同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著名作家格非散文与文学评论集《小说的十字路口》出版
《小说的十字路口》:跟着作家格非读经典|新书架
《小说的十字路口》:跟着作家格非读经典
文学如何拥抱城市?阿来、格非、麦家他们这么说
作家、评论家共话北京文学的“光荣与梦想”
寻到豁然开朗的天空
马上评|文学自在人心
深入现实生活,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时代壮美画卷
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举办,作家学者共谈“京华文脉”
“文学润泽心灵 阅读丰富生活”,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盛大启幕

网址: 作家格非:文学成了现实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触须,仍可沟通心灵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440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