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泥对话传文化

原标题:与泥对话传文化

与泥对话传文化

讲述人:黄河澄泥砚传承人王玲

整理: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

我在黄河岸边工作生活了30多年,从事雕刻雕塑创作,把已经失传的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重新恢复研制开发出来。

近年来,黄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就我而言,制作出来的黄河澄泥砚作品就是生态改善最有力的证明。

制作黄河澄泥砚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选泥。要想做好砚必须选好泥,以前黄河河道里有很多垃圾,水质很差,泥也不干净,一百斤泥沙只能过滤出来五六斤澄泥砚原料,做出来的砚台质地粗糙,容易干裂。

随着这几年黄河生态环境改善,取出来的泥沙过滤出来的原料多了,品质也提高了。现在制作出来的澄泥砚作品摸起来就像小孩的皮肤一样细腻,而且每烧制一窑澄泥砚都会出现窑变,往往超出期待,成就了不少精品,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黄河澄泥砚。在这四大名砚中,其它名砚都是由石头雕刻成的,唯独黄河澄泥砚是人工合成的。黄河澄泥砚取用黄河郑州段中下游交界处沉淀多年的泥沙,经过澄洗之后得到细泥,经过晾晒、和泥、雕刻,由古法土窑烧制而成。

说来也奇怪,本来是一把泥,烧制成黄河澄泥砚之后,竟然重如石,细如玉,扣之若金声。而且还有其他一些适合做砚台的特性,视之光彩照人,贮墨不腐,不枯不冻,写字作画飘出阵阵清香。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对黄河澄泥砚十分珍视,或研墨、或把玩,爱不释手。这么一件好东西,制作过程却十分繁杂,从选泥到成品,有18道工序。从配泥、制坯、设计,到雕刻、烧窑,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砚台的质感、色泽与外观。

由于是烧制前雕刻,所以比起其它砚台,黄河澄泥砚更注重图案,讲究造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都能融入作品,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技法统统得以运用。

作为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黄河澄泥砚的创作也汲取了不少黄河元素。工作之余,闲来无事,我喜欢在黄河岸边漫步、观察、遐想。如今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湿地遍布,吸引了80多种鸟类栖身,还有不少小动物重新出现。这些都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灵感,激励着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黄河澄泥砚作品。

我的另外一个工作重点就是传承黄河澄泥砚技艺。近年来,通过开设非遗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先后使500多名学生掌握了澄泥砚技艺。我希望通过黄河澄泥砚这一载体,讲好黄河故事,把黄河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下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与泥对话传文化
千年澄泥砚,一门三代传
半月谈丨千年澄泥砚,一门三代传
汤显祖文化高峰对话举行
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中原非遗黄河澄泥艺术添新彩:柴烧黄河澄泥茶器开窑了
《文化相对论》:危机重重的世界,对话才能产生转机
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化符号 | 《王小波传》品读分享会
津门文化学者著《对话魏碑》首发
鲁迅文化基金会代表团出访挪威“对话”易卜生 用“文化符号”链接世界

网址: 与泥对话传文化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501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