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行书手札《致德敷总管》,其用笔细腻,笔法精妙!

赵孟頫行书手札《致德敷总管》,此作也称《报国一游帖》,共计10行89字,纸本墨迹形式流存,尺寸为25.5*35.5单位厘米,是为小行书之作,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

观其此作用笔细腻,笔法精妙,起笔、行笔、收笔都极为讲究,笔画之间的连带自然流畅,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

字形上结构也是严谨而不失匀称,字体在行书的规整中带着草书的洒脱,笔画婉转优美,像是在纸上轻轻舞动。在这笔法里能看出魏晋时期书法家的影子,带着那时书法特有的雅致韵味,又融入了赵孟頫自己的风格特点。

虽是一封寻常书信手札,但其中也不失章法布局,字字之间布局错落有致,看似像是他于中晚年之作,赵孟頫于中晚年时期尤喜欢往寺庙走,与高僧和尚们交谈佛学。

此帖原文:昨往报国一游,见笑隐訢老住持。欲得兴复出门,少一领袖。唯吾兄有余,可以一助。幸为慨然乐从,彼便有人至也。果然区区便与中峰和上求一疏,写入吾兄事实。言不虚费,福田利益,可胜计耶。(孟頫拜德敷总管高谊足下)。

这封短信虽篇幅简短,却清晰传递了事务需求、说服逻辑与情感态度,既是一份 “求助信”,也是元代士、官、僧协作模式的微观样本,字里行间藏着对人情世故的通透把握与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

从信中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报国寺有振兴之举,但缺乏一位领袖人物,赵孟頫因此向德敷总管求助,希望通过对方的力量来推动报国寺的兴复。

这封信不仅反映了元代时期佛教寺院的发展状况以及文人与寺院之间的交往,也体现了赵孟頫对佛教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情况,对于研究元代历史文化和佛教艺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赵孟頫看来,德敷总管是最合适的领头人选,信中 “唯吾兄有余” 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总管” 是元代地方行政官职,这说明德敷不仅有官方身份,还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从 “有余” 一词可得知德敷的能力,也暗示了他的声望足以让众人信服。为了让德敷总管更愿意接受这个请求,赵孟頫还提到自己已经和中峰和尚一起撰写了疏文,并且在疏文中详细记录了德敷的事迹与功绩。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知识

赵孟頫行书手札《致德敷总管》,其用笔细腻,笔法精妙!
赵孟頫这件书法,被清代皇家作为启蒙必学,堪称学习笔法的捷径!
赵孟頫晚年手札《荣上帖》,气韵苍劲奔放,笔锋劲健稳实!
赵孟頫珍贵的早期作品,行书《陋室铭》书法欣赏
艺术网丨赵孟頫行书《出师表》
“由帖入碑”,他们率先变的是笔法...
赵孟頫晚年书法力作,成交价仅1200万元,网友:这个价格就是捡漏
启功指出赵孟頫一大错误,推翻其著名言论,见解独到令人佩服!
赵孟頫最具才情的一幅书法
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在无锡博物院展出

网址: 赵孟頫行书手札《致德敷总管》,其用笔细腻,笔法精妙!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9992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