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作家张建全:纪实散文《我的商海往事》如何展现复杂人性?

原标题:专访作家张建全:纪实散文《我的商海往事》如何展现复杂人性?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人们的生活都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研究价值,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社会发展的个体标本,每一个人的记忆也必然是时代记忆的一部分。”张建全说。

9月25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张建全最新纪实散文集《我的商海往事》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作品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作者数十年经商遇到的商海人物,以及亲历、耳闻的难忘故事,通过描摹商海浮沉中那些敢闯敢试、不卑不亢的众生相,展现出人性的种种侧面。

据介绍,《我的商海往事》为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作品,共收录张建全60篇散文。作者将每个人物独立成章,以商务生活为主要舞台,用白描手法生动呈现主人公们的工作、生活、心理状态以及幽微人性。

张建全为作家、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理事。1984年从部队转业,担任过国企领导,后又下海经商。其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北京文学》《天涯》《散文选刊》等文学刊物,曾著有散文集《鲜活的面容》,其中《再见已过四十年》获2021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

作家张建全。

“这些文字不是小说,尽管如此,我仍然视其为文学创作,故事的真实也只是文学意义上的真实,而不是通讯报道或报告文学意义上的真实。”谈起作品创作,张建全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作品借用了一些生活原型,又进行了“张冠李戴”式的文学加工,文章中的人物与其生活原型早已截然不同了。

如何还原真实的“商业大亨”生活面貌?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鸿认为,《我的商海往事》是散文创新写作的典型案例,商海题材的散文不一定非要弄得 “头破血流”,写人物之同的“无声” 较量或抱团取暖,也能写得出彩。“岁月的变迁与衰老已成必然,这些触动人心的故事是大时代的缩影。这是一个闯海人的永恒印记,无法复制。”

谈文学创作:

数十年商海经历为素材

“真实故事”反映鲜活商务侧面

记者:《我的商海往事》以回忆录形式,讲述了您经商的数十年中,亲历或耳闻的难忘故事。您为什么以商界经历为背景写作?商界故事相比其他题材有何独特之处?

纪实散文《我的商海往事》。

张建全:每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阅历,包括客观经历和主观感受。我的商务生活几乎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我觉得我有责任用笔触反映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商务生活。商海故事有其独特性,若作者非置身其中,很难把故事写好,人物也难以饱满。我用“作家的眼睛”,写自己从事商业的故事,容易写出不同于其他题材和作家的真实鲜活故事。

记者:二十多年前,这本作品中的散文曾刊登在报纸上,因为文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作品标注“纪实文学”,许多人物有原型,您在写作时如何看待争议?作品是非虚构方式写作吗?

张建全:现在成书的《我的商海往事》已与28年前的《纪实文学》大不相同了。如果说当初在报纸连载时,是“人物报道”的话,现在散文集中的故事,就是以人物报道为素材,进行创作加工后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这样说,书中的故事是真实的,但人物是“张冠李戴”的。因为没有谁愿意因“对号入座”而伤害到写作对象。

聊人情世故:

君子与小人展现人性复杂

公平交易是商业伦理核心

作家张建全。

记者:有人说商海博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您在创作时回望商海经历有何体会?

张建全:写商海往事的感觉是美妙的。因为人生的长度与厚度由经历构成。当往事从零乱的记忆变成一篇篇完整的文章。这让我有了重新活一回的感觉。而重温一次青春岁月,且常常在夜间一笔一划进行,我觉得是一次独特而快乐的旅程。

记者:商场如战场,作品中也提及“商海中人,常常因利而聚,也往往因利而散。”您在商海打拼数十年,如何看待生意场上的“人情世故”?您经商数十年有何体会?

张建全:商海中人由于置身于生意场中,于是便“在商言商”。他们的职业基因和投身商海的动机无不是利己的。相比其他行业的人,商人与利益的距离显得很近而且直接,其人性的表现往往呈现出唯利是图的模样。好在现代商业伦理的核心,在于“公平交易”与“平等互利”。

但就像“有交法但总有违章人”一样,商海中既有君子,也有小人。小人常怀“走捷径”之心,常常不守规矩,甚至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段牟取利益。但天地人心,乾坤正气在,任何投机者、以身试法者的路都是越走越窄的。古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商海有着此起彼伏的生动案例。

讲写作心路:

真实故事真实情感

填补时代微观记录

记者: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茂名海边渔家姑娘杜晓茹“小人物”,还是海方集团的总经理“大领导”,都呈现了一个个精彩故事。您如何捕捉人物闪光点和个性?

张建全:八十年代中后期,著名散文家袁鹰在一篇《散文纵览》评论文章中,对我的作品给予了“真实故事、真实情感”的肯定。从此,这八字方针成为我坚持至今的散文写作原则。

我的散文人物,来自对生活原型人物的用心观察,而非刻意创作。许多虚构的人物,常常不如原型人物生动、丰富。

记者:散文中描写了一些普通人通过奋斗和努力,实现商业成功,例如从《女港商》看到方大姐几经辗转,从一文不名变富商大佬。您认为这些实现商业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共同点和优秀品质是什么?

张建全:商业社会中,有太多试图“鲤鱼跃龙门”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就是造就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和成功的企业家、商人、白领等等。我在写作时,没有预设立场,也没有对写作对象持太多的道德评判。我想真实再现那个时代和那些人,为“填补时代微观记录”作出一点点自己的贡献。

忆商海“围猎”:

手握重权者算清得失账

清廉是快乐人生方法论

记者:作品描写了一些人物因违法犯罪锒铛入狱,也展现了一些国企领导遭遇“围猎”的情景。您想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思考?

张建全: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书中的一些反面人物,有的身陷囹圄,有的被法律制裁。我在写作时,对生命中曾与这些人相遇而感慨万分。

我想通过作品,让手握重权的人算清楚“得失账”。当他们从许多“巨贪因案发而人生清零”的案例中,认识到清廉不仅仅是职业操守与道德追求,而且是生存智慧与快乐人生的方法论时,也许就会更加自觉地从善如流了。

记者:未来您还将创作哪些题材作品?

张建全:今后还会写一些乡村题材、军旅题材的作品。此外,我也有兴趣尝试话剧、歌词的写作。只是我的动作慢,文字拙,难以令读者满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的商海往事》首发,张建全:商海是我的文学故乡
张建全散文集《我的商海往事》在京出版发行
回望商海前尘的样本
到了一定年纪,我才读懂了鲁迅《朝花夕拾》背后的复杂人性
展现最新文学现场 张莉主编2022年短篇小说、散文年选在京发布
《有人自林中坠落》: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神秘力量
话剧《单宁》:直面残酷青春的复杂人性
张颂文的散文,登高中语文试卷!
为小人物立传,彰显人性光辉 ——专访新书《行走的脊梁》作者徐锦庚
张莉主编2022年短篇小说、散文年选在京发布

网址: 专访作家张建全:纪实散文《我的商海往事》如何展现复杂人性?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2800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