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秋凉好读书,2023年9月“中南好书”发布
原标题:最是秋凉好读书,2023年9月“中南好书”发布
走过了夏的浮躁,秋来得不卑不亢,来得不骄不躁,正是读书好时节。2023年9月“中南好书”如约而至,陪你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每月发布“中南好书”月度荐读书单,同时将以月度荐读为契机,打造作者、编者、专家、读者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出“年度推荐好书”“年度最美的书”“年度作者”“年度书评”等。
撰文/本报记者刘建勇
2023年9月“中南好书”荐读书目(10种)
《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丁晓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关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之书、智勇之书、人类和平与正义之书、民族尊严与强盛之书。
《芳草集》胡湘文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这是以芳草之名的英烈传:所有的赴难者都不以职务身份为标准,不论历史贡献分高下,同样是平凡细节中逐步丰满的人生,同样是人民英雄的崇高与震撼。
《造园记:冯纪忠与方塔园》冯纪忠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方塔园与何陋轩轰动一时,是中国精神、中国味道的实验建筑先驱,当时的主流建筑界对此却认知不够,这就成了冯纪忠先生的绝响。空间是文化的容器,当代建筑名家王澍说冯先生营造方塔园,是要造出“宋的感觉”。
《中国人的茶事》戴明华著,湖南人民出版社·浦睿文化
这是视觉版的中国茶史,也是文艺版的茶叶通识。唐代茶的蔚然成风、宋时茶的精工细作、明代茶的返璞归真,一书览尽历代茶事流韵高光。
《考古中国》(11册)岳南、杨仕、商成勇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用出土的遗迹、遗物来推断和验证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来龙去脉,是这套书的最大特色。读者宛如进入真实的考古现场,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汪荣祖著,岳麓书社
郭嵩焘恰如鲁迅比喻中铁屋子里的“先醒者”,一个悲剧色彩浓重的“先醒者”:“走向世界”在他的时代是一场被冰封的思想焰火,需等待百年才能走上绽放之路。
《狂澜之下:左宗棠的十张面孔》徐志频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问题少年、最强赘婿、晚清战神、模范父亲……本书用十个侧面,组成左宗棠的逆袭人生,一个“问题少年”终究涅槃为一代名将。
《如何阅读文学经典》邵毅平著,浦睿文化·岳麓书社
熟悉的经典永远有新鲜的风景值得探寻。这是邵毅平老师沪上高中名校“中国文学特别讲义”大公开。做一个有见地的读者,除了鉴赏力,还需思考力。
《火城1938》蔡皋、萧翱子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又震撼的“无字书”。在铅笔素描长卷绘本里,可看到“文夕大火”前长沙的繁华、大火后的苍凉及劫后的顽强和希望。
《花仙子·四季》系列丛书[英]西塞莉·玛丽·巴克著,罗怀宇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为“已治愈世界100年”的全球经典作品,湖南科技社版本的《花仙子·四季》从内容到形式大气精美,礼盒搭配非常符合当下读者的消费习惯,是科普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记者刘建勇
“中南好书”之《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30年后回看更见郭嵩焘走向世界的远见”
“中国在19世纪走向世界充满挫折,到了21世纪初的中国,不仅由‘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互惠双赢,而且经由上海合作组织,引领世界的走向。郭嵩焘若地下有知,会不会一扫当年的阴霾而笑逐颜开?”汪荣祖先生在其新版《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所写序言的“赘语”部分如是说。
曾长期担任美国弗吉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的汪荣祖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1981年,他初访祖国大陆,购得湖南人民出版社四大厚册的《郭嵩焘日记》。在对郭氏日记做地毯式扫描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丰富的日记不仅铺陈了郭氏生平脉络,还展现了郭氏难得的生活面向与感情世界。
在郭嵩焘日记中的发现,让汪荣祖先生搁下其他工作,于课余之暇,全力撰写《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序言中,汪荣祖先生着重提到了郭嵩焘的远见,认为从历史长河来看,其远见“远非乾嘉学者、咸同将相可及”。汪荣祖先生还特意解释了他所认为的“远见”:“所谓远见,指能高瞻远瞩,具有深远的眼光,超越前人之所思,敢挑战传统之权威,能与主流意见相左,指出正确的前程。”
爱因斯坦曾以“砍树者”与“爬树者”比喻两类人。说人们习于在大树下纳凉,不仅讨厌“砍树者”多事,甚且谴责妨碍其纳凉。汪荣祖先生认为,郭嵩焘在他的年代成为具有高度“争议”的人物,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砍树者”。
郭嵩焘常被视为洋务派,“唯洋务派的视野限于船坚炮利的物质文化,而郭则重视西学”,汪荣祖认为郭嵩焘的重视西学,是其独具慧眼。“此邦术事愈出愈奇,而一以学问思力得之。”汪荣祖先生认为郭嵩焘的这句话“窥得近代文明背后的学术原动力”,所以他也很赞同郭嵩焘的一切莫急于学的态度,“须先整顿人心风俗,政治法令,以修明吏治。内政修明之后,才有基础取法西洋”。
“砍树者”的郭嵩焘,他的“远见”未能在当时获得更多赞同,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晚清中国的悲剧,走向世界的中国还没能好好迈开第一步,便遇到了挫折。
新版的《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是岳麓书社近几年出版的又一本主角为郭嵩焘的图书,另一本是孟泽先生的《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当时人觉其独醉而众醒,但今日视之,实众醉而斯人独醒”,汪荣祖先生在《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中对郭嵩焘的这个评议,孟泽先生非常认同。
和《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不同,《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中,汪荣祖先生更多是从郭嵩焘的视角向我们讲述那段沉重近代史的。2000年,岳麓书社曾出版过1993年初版的《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这次再版,除了增加书中人物的个人影像、来往书信的图片外,还增补了万余字的细节描写。
“此稿成于30年前,这30年间正是中国在世界上快速崛起的年代,变化之大,犹如沧海桑田,有目不暇给之感。30年后回看,更见郭嵩焘走向世界的远见。”汪荣祖先生在新版序言中的这段话,也可视作出版社再版、读者之所以打开这本书的缘由。
“中南好书”之《火城1938》
人间悲剧中隐藏着一个温暖的底色
下个月,便是“文夕大火”85周年。
来往的船只,高耸的天心阁,白墙黑瓦的民居,路上穿梭的汽车、黄包车、自行车,巷子里挑着货担的小贩,阳台上晒衣服的大娘,院子里跳绳玩耍的孩子——这是大火前的长沙,蔡皋没有亲见,这样的长沙“保存”在蔡皋的外公、舅舅、姨妈的记忆里,他们是“文夕大火”的亲历者。
蔡皋是1946年出生的,那时“文夕大火”已经过去8年,在《火城1938》中,她画了一个8岁的女孩,她每天走过古城老街去上学,一路看见戏台、杨裕兴面馆和大盛绸庄。当年的大盛绸庄是长沙有名的绸庄,蔡皋的外公曾任大盛绸庄的经理。
时间来到了1938年,这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10月25日,武汉沦陷。长沙从抗战后方变成了前方。
蒋介石密电湖南省军事最高指挥者张治中,“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11月9日,日军攻陷临湘,10日攻陷城陵矶,12日岳阳沦陷,长沙危在旦夕。11月13日凌晨,长沙城里还有3万多人未撤出。
《火城1938》里,小女孩和家人睡在堂屋的神龛供桌下,象征着“终生平安”的座钟和花瓶摆在供桌上。家人已经睡着了,但女孩依然睁着大大的眼睛,她睡不着。
凌晨,突然有人狂喊:“着火了,着火了!”睡梦中的市民惊醒,扶老携幼,扛箱抬柜,像潮水一样往外逃。蔡皋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妈撤到了浏阳河对岸的东乡,大家爬到山上,隔岸回望,长沙城已是一片火海,“风吹起的灰,就像被盖一样掉下来,大家都哭了”。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大火后的长沙,画卷开始“残缺”。最开始那张拥有着“船只、楼阁、民居、汽车、黄包车、自行车”的长沙画卷,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大火”,炭笔像大火里飞扬的尘土,模糊了“船只、楼阁、民居”,消失了“汽车、黄包车、自行车”,没有了“孩子、货担郎、晒衣服的大娘”,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废墟。
《火城1938》最后一页中,女孩搂着妹妹站在废墟前。“你靠近看,放大看,她们的脚下有小草,那是希望,她们希望什么呢?或许是再建一个新世界的希望。你再看远处那一条一条的河流,那也是延绵不绝的希望……”
为“再现”那场大火,蔡皋与女儿萧翱子采访亲历者、寻找老照片,小心考证,用极具象征意义的炭笔还原了大火前后的长沙。
蔡皋母女笔下,这场人间悲剧中隐藏着一个温暖的底色,这个底色由“院子里玩耍的孩子”“桥上挥手的姑娘”“阳台上晒衣服的大娘”“挑着货担走街串巷的小贩”构成。“恰恰是一个城市如此美好温情,战争破坏才会显得如此残酷,才有了张力和追问。”蔡皋说。
这张力和追问,是一切优秀反战作品的共同品质。我们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战争,但,我们有必要了解战争的残酷,这样才会更热爱和平。 撰文/赵颖慧
“中南好书”之《中国人的茶事》
“茶事凝结时人日常生活,反映时代倒影”
近几年经常逛博物馆的朋友,可能注意到有个叫“博物馆有得聊”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的创始人戴明华今年7月出了本和茶叶有关的书《中国人的茶事》。
“只聊博物馆。让博物馆变好听,变好看,变好玩!”这是公众号“博物馆有得聊”的简介。能把博物馆“变好听,变好看,变好玩”的人,无疑是很有趣的,他写下的书,哪怕完全和博物馆无关,也不至于无趣。
这是戴明华的第一本书。写这本书的缘起是2016年,他从媒体辞职,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启自媒体“博物馆有得聊”创业之旅。在他们以逛博物馆为工作的日子里,他总是被与茶相关的文物吸引——本来,茶就是他个人的喜好,饮茶亦是他日常的生活。博物馆里包罗万象,但他总能在瓷器展、书画展或者古籍展中,看到分散在其中的中国人的茶事。
“小小一片茶叶居然蕴藏着改变人与世界的能量。”为此,戴明华对它产生了无尽的好奇。上博物馆、翻故纸堆、去茶山,久而久之,一条有关中国茶事的脉络在戴明华脑中日渐清晰,终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于是就有了这本《中国人的茶事》。
“茶的生命从春天始,茶树把它所历经的小气候、大环境锁定在小小的叶片中,待老茶客来解锁其品种、树龄、山场、伴生的植被等诸多密码。中国茶事也是如此,如同一颗凝聚时光的露珠,凝结的是时人日常的生活,反映着时代的倒影。”在戴明华看来,通过茶,小可观照普通人的生活,大则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命运的改变,且只要聚焦到与茶相关的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则无论这人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人物,那事曾掀起过多大的风浪,都是“小”的。
“就算是那些被写进史书的所谓大人物,我们关心的也是他们端起茶杯的日常。”基于此,被掳去做了囚徒的宋徽宗便只是那个《大观茶论》的作者,他对茶的视觉上的“白”有着近乎执念般的追求;文豪苏东坡只是那个自己设计茶器的茶痴,他曾向百里之外的好友写信索要煮茶的山泉水;而有着十全武功的乾隆也不过是那个一年一度的重华宫茶宴的总导演,喜欢茶的他写了一千多首和茶有关的诗。
在戴明华眼里,与琴棋书画诗酒位列一处的“茶”、与柴米油盐酱醋为伍的“茶”,是茶的一体两面。它既在时代浪潮中翻滚,也在你我或是哪位古人的茶杯中沉浸。所以,他笔下的这本书,既可看作是一部中国茶小史,又可看成是一堂有趣的茶文化通识课。
秋月清凉,就着热茶,翻开这本收录了150幅传世茶画和饮茶器物图的《中国人的茶事》,是雅事,也是趣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最是秋凉好读书,2023年9月“中南好书”发布
悠然长假,邀月共读,2023年9月“中南好书”发布
中南民族大学举办2023年读书节系列活动
2023年中国好书3月书单发布,一图收藏
2022年9月“中国好书”榜单发布
世界读书日| “大众好书榜”2023年第一季度榜单出炉 首发“青春榜单”
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十大好书在京发布
最是书香能致远!一起来听冰心、袁隆平、于漪等名家谈读书
评十本好书 向青年推荐
最是书香能致远|郾城区作家协会“深度读书与读书创作”分享会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