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鸿雁来宾 寒深露凝菊花渐黄丨万物有时·物候志

原标题:寒露·鸿雁来宾 寒深露凝菊花渐黄丨万物有时·物候志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刘雨曦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当露水已经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时,10月8日,节气寒露如期而至。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此时秋意渐浓,寒气渐生。

“露水先白而后寒”,从民间的俗语之中,也不难看出从节气白露到寒露,寒意更甚,温度更低。而据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释:“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节气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此外,这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到了寒露时节,成都也就听不到蝉鸣了,荷花池中,荷叶早已枯萎残败。但此时,成都偶尔还能听到雷鸣,因为气候比北方更为潮湿,北方在寒露时节已经听不到雷鸣了。”民俗专家刘孝昌这样说道。

南宋 马和之 《月色秋声图》图据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鸿雁来宾

准备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孟春之月鸿雁来,仲秋之月鸿雁去。”在古籍《礼记·月令》中,对鸿雁的迁徙有着明确记载。从节气雨水到白露,再从寒露到小寒,翻开二十四节气中所包含的七十二个物候中,能够发现,其中有四个节气的物候,与鸿雁的迁徙相关。鸿雁成为了节气中,提及次数最多的自然现象。于是,鸿雁也成了古时农家们判断农时和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成为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被古人作为节气征候。

从白露节气的“鸿雁来”,到寒露时节的物候“鸿雁来宾”,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应该就在这一个“宾”字中。有人认为,“宾”可以解释为寄寓,也就是说鸿雁此时在旅途之中。也有人认为,“宾”指宾客,因为此时已是季秋也就是秋末,此时迁徙的鸿雁相对于此前已经迁徙的鸿雁来说,成了客人。

古籍中也写到:“寒露,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意思是,白露时节的大雁先到达南方,就像是主人;而寒露的大雁到达南方更晚,就像是客人。

不难看出,古人从这一节气中观察到的,大多是候鸟的迁徙变化。这些南来北往的鸟儿,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时盘桓天际,似乎是给地下的人们发送着关于气候变化的信号,提醒人们天气变冷了,准备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菊有黄华

赏菊时节满城菊花香

“秋丛绕舍至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芦雁图》轴 清 图据故宫博物院官网

寒露时节,寒意渐深,值此百花凋零之际,却迎来了菊花开放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到说:“草木皆华于阳,独菊花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意思是,百花皆开于气温阳和之时,唯独菊花开于阴寒之季。

秋色如画,好耍的成都人自然不能放过如此美好的景色。寒露赏菊,也是城市中的人们观赏秋色的一大方式。“寒露时节,老成都人可以说是倾城而出,去人民公园观赏菊花展。”刘孝昌说道,据资料介绍,成都人民公园秋菊展览历史悠久、声誉远播,至今已举办了数十届。且在举办期间,会展出上千种菊花的品种,不管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是令人叹为观止。

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正是菊花的月份。这时,一杯清香甘甜,润燥清热的菊花茶,最适合缓解秋燥了。“寒露时节,成都东山和狮子山的花农,已经在忙着收白菊花了。农户们将花田中的菊花摘下,又赶紧晒干、打包,然后卖给城里的药铺、茶店。”

此外,刘孝昌还说到,这时的菊花拿来泡酒,也最合适不过的了。而饮菊花茶、菊花酒,自然还要配上香甜细腻的芝麻糕。“旧时成都,此刻糕点铺正忙着售卖芝麻糕,生意不要太好。”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寒露的来临,也意味着深秋已至,初冬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抓住秋天的尾巴,看菊、进补、赏秋……好好享受为数不多的秋日时节吧。

寒露海报 制图 刘雨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非遗IN节气·寒露 | 民间俗语: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什么意思?
国宝画重点丨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今日寒露 | 露已寒,将为霜
节令之美·寒露丨8日21时16分寒露: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白露·鸿雁南飞秋风起相思渐浓
万物共生 物候迭变 聆听自然的声音|万物有时·物候志
寒露丨天要凉了 注意添衣
全球连线|四季中国之寒露:秋浓露凝
(节令之美·寒露)8日21时16分寒露: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藏在文学里的寒露

网址: 寒露·鸿雁来宾 寒深露凝菊花渐黄丨万物有时·物候志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12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