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满空山

原标题:落叶满空山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董旭峰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来临时,总会想起韦苏州,想起他笔下的落叶与空山。

韦苏州,韦应物。读唐诗,很容易沉浸在盛唐的气象万千中,将韦应物等闲视之。然而,韦应物就站在盛唐到中唐的交叉路口上,遥看那历史的波谲云诡,心中自有一片空山。

清代石涛绘《苦瓜和尚书画册》

一 盛世倾覆 浪子回头

年轻的时候,韦应物有点“渣”。

韦应物有“渣”的资本。韦应物是长安人,标准的京师户口。在唐朝时的长安,最奢华的地段是城南杜陵,那里住着当时的两大家族,京兆杜氏和京兆韦氏。从汉朝以来,韦杜就是顶级贵族。当时的民谣说:“城南韦杜,离天尺五。”就是说,韦、杜两家,离皇帝只有一尺五。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韦氏家族从汉到唐,人才迭出,衣冠鼎盛,为关中望族之首。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曾为武后朝宰相,祖父韦令仪曾做过梁州都督,父亲韦銮、伯父韦鉴都是文艺青年,以善画名世。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韦应物自小有恃无恐。他不仅不读书,且朝夕沉湎于灯红酒绿。

这时候,韦应物干了很多坏事。他有多坏呢?他在《逢杨开府》中是这样说的: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年轻的时候,仗着唐玄宗的宠爱,他家里来往的都是亡命徒,白天赌钱,晚上去撩邻居家的美女。那时的韦应物大概是没有兴趣写诗的。他的世界在书斋之外。在韦应物鲜衣怒马的时候,李白已经下岗多年,杜甫在为一日三餐发愁,高适是待业青年,王维时不时跑到终南山看个风景,发个朋友圈。

如果一直这样岁月静好,韦应物很可能就这样混下去,成为历史中的路人甲。

然而,韦应物19岁时,“安史之乱”爆发了。战乱扯下了盛唐精致的妆容,改变了一个时代,改变了很多诗人们的人生轨迹。

杜甫穷困潦倒,成为大地上的流浪诗人,王维、储光羲被叛军抓了,并被迫出任伪职,王昌龄被一个刺史杀了,岑参在月色里走向了战场,李白一不小心上了贼船。韦应物家族几百年的荣耀,在乱军面前,也彻底破碎。

在众多诗人之中,韦应物是距离大现场最近的一个诗人。唐玄宗跑到四川,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的时候,他在场。见证着这样的场景,韦应物感觉到原来功名富贵是靠不住的,盛衰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

战乱结束时,韦应物已是而立之年,风霜早已经将昔日长安公子哥的风采淹没。当青春年少经历了繁华盛世,又经历了忽然之间的满目苍凉,韦应物终于活成了人间清醒。

伴随着皇位更迭,韦应物失业了。没有经济来源,他就住在庙里。还好他的夫人元萍陪着他。失去“铁饭碗”的韦应物终于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少年轻狂转眼而过。当所有外在的光环褪去,只剩下真实的自己,韦应物才发现,自己“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浪子回头金不换,繁华梦散,韦应物有了大幻灭和大觉醒。于是他痛改前非,开始认真读书。长安城里了少了个浪荡的公子哥,多了个认真读书的人。唐朝是一个生产神童的时代,而韦应物此时已经二十多岁了。在短短的几年间,他脱胎换骨,收拾弦歌,一个比肩王维、孟浩然的诗人,开始登场。

二 浮云流水 聊寄相思

秋天,是回忆与思念的季节。一年秋天,韦应物在江苏淮阴一带遇到了老朋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当年一别如浮云,而今掐指一算,时光真如流水。韦应物对于十年的人情变迁,用颔联两句就概括了。诗中虽未直接感慨羁泊无常,但言外之意却是字字无奈。

在韦应物的很多赠别诗中,都有一种沉默和淡然。思念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在《秋夜寄邱员外》中,他写到: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一个凉爽的秋夜,诗人在独自散步。伴着一轮月色,遥想着远方山中的老友。在寂静无声的山中,松子落地的一声轻响,也会惊动未眠的故人。清朝诗人施补华说,这首诗清幽不减王维。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四十多岁的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由于州僻事简,民风淳厚,诗人得以优游岁月。韦应物经常去爬山涉水,欣赏滁州秀美的山川风光。滁州这片山水之地因为他的到来,被大家所熟知。他在《南园陪王卿游瞩》诗中说:“形迹虽拘检,世事淡无心。郡中多山水,日夕听幽禽。”滁州的山水洗涤了韦应物的心灵,也成就了他的创作。如同样写于秋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秋凉叶落,惟愿举杯,慰藉风雨中的老友。思念的深情归于平淡,消散于满山落叶之中。这首诗向来被称为韦应物的名作,有人说他“一片神行”,有人说他至浓至淡。意境的清空淡冷,既是韦应物山水诗的特色,也是对王、孟山水诗派的发展。

宋代郭熙绘《秋山行旅图》(局部)

三 野渡无人 胸中丘壑

一年春天,一场忽然的大雨说来就来,韦应物一个人到滁州郊外散步。这个叫西涧的地方,无数次温暖过韦应物。这次,一首叫《滁州西涧》的作品,跟这场雨一起降落: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个古老渡口,一条孤独的扁舟,悠闲的横亘在刚刚涨满春潮的河面上。雨水太多,植物茂密,绿得铺天盖地。多么清丽的一幅山水图,远离世俗的喧嚣和浮躁,一切都显得这般从容淡定。

何处无渡口,何处无轻舟?在韦应物的笔下,寻常风景也有不一样的味道。真是有山水之心,才能有山水之景。

任滁州刺史之后,韦应物又当过江州刺史,继而入朝担任左司郎中。不久,任苏州刺史,后人也因此称他为“韦苏州”。从他的官场经历来看,韦应物是个极富责任心的好官。但是诗人所任官职是越来越高的,诗人心中依然向往着远方。

中年之后的韦应物,就是一个看透世事、心怀慈悲的人。平常他“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在滁州任上,他写: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看到百姓流亡,他惭愧得不好意思拿工资。这两句是发自内心的反省。做江州刺史时,他是个工作狂:“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后来成为苏州刺史,韦应物也是很务实的,虽然构想着诗与远方,但却未泯灭为官的责任感。退休后,韦应物没有多少家产,而跑到苏州的永定寺,吃斋念佛、耕田读书。

四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在唐代诗人群里,韦应物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诗人。在《红楼梦》中作者借薛宝钗之口所说:“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把韦应物和杜甫、李商隐等唐诗大腕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可见确实韦应物风格独特,独树一帜。

到了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里,更是列了“简淡”一派,把韦应物提到陶渊明的地位,“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

有一些文人词句清丽,把生活本身写成了美学。韦应物选择了这一类,而将兵荒马乱留给杜甫们。韦应物的山水诗境,有飘逸,有从容,有绮丽,但最根本的一个特征,是清莹的美。他对大自然中明净、清澄之美,有着一种很动人的感悟。用他自己的诗说就是“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彻底清。”

唐朝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用来形容韦应物正合适。后世评之曰:“右丞(王维)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韦应物)之古淡,并入化境”。

韦应物有很多粉丝。白居易便是一个铁粉。他在《题浔阳楼》一诗中,明确指出韦应物与陶渊明都是他追慕的对象:“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在小白的心里,韦应物是可以和陶渊明比肩的。

而苏轼对韦应物的诗歌更为欣赏,认为其“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他和弟弟苏辙在少年时便读韦应物的诗,当读到“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时,两人相约早日退隐,享受闲居之乐。

对于韦应物,苏轼更是不断地模仿学习。有一次,苏轼认识了一位道士,住在罗浮山,他也想给道士写信,就说自己模仿韦应物的名作《寄全椒山中道士》,写了这首《寄邓道士》: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真正优秀的诗歌是很难模仿的,模仿西施的难免成为东施。以苏轼的才华,写这种诗应该是信手拈来。但诗评家们却吐槽,认为韦应物写得自然,而苏轼刻意学之,反而落了窠臼。南宋的洪迈说苏轼费力不讨好,因为历来“绝唱寡和”。

原来,韦应物温暖过那么多人。盛唐已远,曾经的那个裘马轻狂的少年,在时代浪潮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以落叶为繁花
空山书院2022巨献经典爆款女性大课《禅舞花开》,圆满落幕
大平原(二百八十一)|一枚落叶地抖动
落叶不归根,美文赏析
时间流逝,落叶多么舍不得枝
寒风裹挟着落叶和少年的真诚,飞向更高处吧?
冯旭荣《落叶有声》诗集研讨会召开
去年的你也携着落叶告诉我昌平的冬天要来了……
我喜欢季节的更替,将要遗忘之际蓦然想起,多少往事丨周末读诗
人生最高的境界:空,半,满

网址: 落叶满空山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245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