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福瑟《三部曲》的挑战与奖赏
原标题:翻译福瑟《三部曲》的挑战与奖赏
非常惭愧,在挪威住了15年,但是在翻译福瑟《三部曲》之前一直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也没有看过他的戏。因为福瑟写作所用的新挪威语和我所讲所读的布克摩尔挪威语(Bokmål),是“有壁”的。新挪威语、布克摩尔挪威语和萨米语是挪威的三种官方语言,其中,布克摩尔挪威语是基于丹麦语演变而成的书面语言,使用者占挪威人口85%;新挪威语是19世纪一些激进挪威语言学家提炼出的一套保存各地方言特点、又体现和古挪威语历史联系的语言,曾经叫本土语,主要在西部使用;萨米语主要在挪威原住民萨米人社群中使用。政府网站内容会有一定比例以新挪威语写就,阅读虽然没有困难,但是肯定不算我的舒适区内。再说,福瑟是剧作家,想要欣赏他的才华,还是得去看那全面立体的戏才完整。他的戏是用新挪威语演的,奥斯陆有专门演新挪威语戏剧的“挪威剧院”,而我基本每一次都没有战胜心里头那一点点抗拒。
直到我翻译著名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我的奋斗》第5卷,克瑙斯高写到他在卑尔根的由福瑟和两个作家朋友创办的写作学院里的经历,他把福瑟形容为一个有些羞怯,但是一旦说起话来就非常肯定、内心极其自信的人,把福瑟的作品描述为“起步时如实描述世界,最初的那些小说是由细小而不可避免的事物与关系组成的社会现实主义噩梦,充满神经质和惶恐,现在他描述的是世界的真实,黑暗而开阔。从可能只存在于个体的世界,到那个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世界,这就是他写作的发展轨迹”,“他后来作品里的质朴被一些人称为极简主义,其黑暗让人不免提及贝克特,但福瑟一点儿也不极简主义,他身上的其实是本质主义,而且他一点儿也不贝克特,贝克特是坚硬的、嘲讽的,绝无希望,他那里的黑,寒冷而充满笑声,而福瑟的黑暗则温暖,很能抚慰人,没有笑声”。这个评论激起了我对福瑟的兴趣。2018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福瑟和克瑙斯高做了个对谈,当福瑟开口讲话的时候,我确实感到了克瑙斯高对他的描绘多么贴切。他在聊《七部曲》,写作当中一种慢散文的步调,他开口的时候我能感到时间慢了下来,而我们也终于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呼吸。
所以当世纪文景邀请我翻译福瑟《三部曲》的时候,我立刻按照要求交出试译稿,通过后就开始了翻译的过程。
打开文件,迎面而来的是一长段不加标点的文字,顿时觉得这有如戏剧舞台上的独白,你能感觉到文本里的呼吸、节奏以及步调都被作者所控制着,或者说这独一无二的“文本声音”,就是属于福瑟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与其说我是看着面前的文本,不如说是听着它在脑海耳畔转化出来的声音进行工作的。
福瑟这本书由在2007年、2012年和2014年出版的三个故事结集而成,却是一个完整的叙事。它有点《旧约》写法的意思,却不一定和宗教有关,更多的是用那古老传说的口吻,再造了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的“挪威传说原型”。这里有父母和子女的各种关系,有艺术家的命运,有爱情,有排斥,有复仇,有谋杀,有追踪,有救赎。而福瑟是通过对所有人物在外在动作、言语上连续单调的描述,来传达这叙事中的心理深度、感情浓度和戏剧张力。
因为福瑟极简的写法,以及新挪威语中强烈的口语性和单纯感,在把这个叙事转译成中文时,既有挑战又有奖赏。
挑战在于,哪怕是很短的一段描述,其中也蕴含着节奏呼吸和动作,有气氛,有光影,有温度,有许多言外之意,最重要的是有沉默。如何把作者举重若轻的表达里这些丰富的部分,比如对身体感和节奏韵律的传达转译为中文,就需要相当的斟酌和反复的打磨。
但是奖赏就在于,一旦找到了挪威文和中文的这种对应关系,就好像建立起两个宇宙中的一个秘密通道,所有那些以前没有被连接的部分,现在建立了新的连接,而这种新的连接不就是我的创造吗?这个过程是无比快乐的。
新挪威语中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来自古北欧语的词,找对应需要花心思。比如说三部曲第三部的标题Kveldsvævd,这个词的词源来自一些花的夜间状态,形容在夜里把花瓣收拢起来的模样,可以引申为人的疲倦,英文版译为weariness(疲倦)也没错,但是就失去了原文里自然和人的这种有机关联。花瓣在夜间收拢,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感夜性,也是花朵生命能量的一个指标。我把它试着翻译为“感夜”,因为这感受能力是植物和人所共有的,能体现出作者的神秘主义,或者说人和自然的通灵处,同时也有夜幕将至、大幕拉下的意味。
在翻译这本小说的过程当中,也感觉到福瑟剧作中的“时空并置”,就是角色会看见在另一个时空状态里的自己——在舞台上他们被放在了一起,会视线接触甚至会交流。这个手法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了,叙事时空之间的接驳非常突然,人在半梦半醒之间或者是出神时忽然看见了自己。这样一种忽然对接的惊愕感,正是福瑟把戏剧和小说两种体裁融合的一个好例子。
《三部曲》的体量并不大,但它是一本让人读来历久弥新的小说,以诗写成的小说或者叙事。它所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并不是去具体描绘故事发生的场景时空等维度,也不是巨细靡遗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对粗朴人物外在行动的一些力透纸背的连续描写,产生了行动感和时空感,并让你的身体也有了呼应,引起了一些宏大原初的共情,弹响了你也许并不知道其存在的某根心弦。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作者系福瑟小说代表作《三部曲》的中文译者,中文版将于明年初由世纪文景出版)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李澍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约翰·福瑟《三部曲》等代表作将推出中文版
挪威作家约恩·福瑟代表作《三部曲》中文版将由世纪文景推出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的《三部曲》:阿斯勒的命和梦
诺贝尔文学奖|译者邹鲁路:福瑟的作品有普世性
约恩·福瑟得诺奖并不意外|专访译者李澍波
诺贝尔文学奖|约恩·福瑟《秋之梦》 :透过裂痕看到光
诺贝尔文学奖|福瑟作品中文版将至,译林和世纪文景出版
挪威国宝级作家约翰·福瑟获诺奖 多部作品将被引进中文版
约恩·福瑟代表作《三部曲》将出版:人在不同境遇中却有相同的话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