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作家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

原标题:非洲作家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

参考消息网10月19日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非洲文学崭露头角》的文章,作者为贝尔娜·冈萨雷斯·哈伯。全文摘编如下:

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指西针”似乎让人们更专注于北美和欧洲文学。然而,还应意识到,非洲正在刮起一阵飓风,这股风潮带来了多种多样、富有音乐性和深度的故事。其背景与欧洲中心主义毫无瓜葛,更与最近主导文坛的自传体并无关联,它的起飞要归功于非洲移民散居世界各地、互联网,以及各种别具一格的故事和人文景观的交织与融合。

古尔纳:揭开殖民主义面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于20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欧洲文坛一派暮气沉沉的时刻,将一个不为人知的非洲文坛展现在世人面前。古尔纳的著作就像一颗美味多汁的果实终于挣脱了丑陋的多刺外壳,为世人揭开了殖民主义的层层面纱,揭开了坦桑尼亚和东非各国不为世人所见的生活。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后流亡伦敦,是继沃莱·索因卡1986年获奖之后第二位非洲黑人获奖者。当然,这还不算两位南非白人获奖者:1991年获奖的娜丁·戈迪默和2003年获奖的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如今古尔纳成为非洲声音中最清晰嘹亮的表达者。这些声音从遥远的异国他乡关注他们的故乡,并揭示出他们留在身后的爆炸性现实,无情嘲弄着殖民势力,但也讲述着随着独立而建立的专制或独裁政权的痛苦。实质上,他们是在侮辱蔑视中寻找复杂的身份,在他们的故土上爆发的外来战争和各种意义上的移民铸就了非洲的历史。所有这一切,再加上女性在非洲文化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汇聚成一条可被外界视为一种新传统的文化长河。

韦尔盖塞:“要把目光放得更远”

亚伯拉罕·韦尔盖塞也是非洲文坛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1955年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父母都是印度人,如今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斯坦福大学行医教书。他的著作《水之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巨型的家族壁画,画满了从印度到非洲经历的沧桑岁月,但同时也没有忘记刻画英美世界。这是一部了解世界的伟大文学作品。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有点像《百年孤独》。在这里,陪伴读者的不是布恩迪亚及其整个家族传奇,而是那些书写雄心勃勃的人生传奇的人物。他们的动机、问题、死亡和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贯穿全书的爱、奉献和治愈也是最令读者感同身受的地方。

《水之约》的故事灵感来源于韦尔盖塞五岁的侄女。在书中,她问祖母在自己这个年龄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这些回答中,作者发现了一个故事。通过代际的跳跃,他将故事的焦点从1900年延伸到近当代。作者说:“我的祖母和外祖母对世界都很陌生。她们在这片土地上和嫁入的家庭中过着琐碎的生活,但她们的勇敢精神却很少为世人所知。”

描绘霸权以外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从内部观察现实,是非洲作家的巨大贡献。韦尔盖塞说:“英国文化的印记是不可避免的。我用英语写作,英语是我的母语。我们所有散居海外的印度人都有这种冲突,但我们要把目光放得更远。”

他说:“我出生在非洲,祖籍是印度,所以我不觉得自己属于任何地方。首先,我在加利福尼亚逍遥自在,但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常年漂泊在外的人,这对作家来说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你能用心看到更多。”事实上,他的混血身份也让他认识到,印度的种姓制度在他父母的国家“更加赤裸裸、结构化和法典化”,而这种制度在西方也同样存在。美国“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让世人认识到肤色在这个种姓制度中是多么重要,有多少隐藏的偏见禁锢着所有人。

赞迪莱·切莱:“幽默是一种反抗”

伊丽莎白·赞迪莱·切莱的笔名是诺维奥莉特·布拉瓦约,1981年出生在津巴布韦,现在定居在密歇根州。她以动物王国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极具震撼力的讽刺作品。在书中,独裁者以老马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包括驴子、山羊等动物)面前,而一众动物都在对政权的恐惧和推翻政权的焦虑之间摇摆不定。她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

她说:“动物给我们上了一课。它们是我们人类用来阐释自我的最古老的本领。我自己就是在祖母给我们讲动物故事的环境中长大的,对我来说,重拾这一本领并将其带到今天非常重要。”她还说:“我希望人们在阅读时,会因为动物所具有的人性而忘记自己是在阅读动物故事。”该书将寓言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将幽默作为牵引故事情节发展的引擎。与其说该书是在讲述一个压抑和充满暴力的故事,不如说是在进行调侃,以显示暴政是多么令人失望。对作者来说,“幽默是一种反抗”。

赞迪莱·切莱表示,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方式。她说:“我用自己的语言思考。创作和写作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而英语不允许我有做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所以我必须混合两种语言,用英语写作是融入母语的一种方式。这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毫无疑问,正因如此,她的作品获得了一种特殊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存在于不同的语法中,在表达中不断重复,拥有自己的节奏。她说:“很多人都忘记了,我们中的一些人是在殖民统治之后才开始学英语的。”这种混合在一起的语言成为她作品的一大特征。

她承认,她的表达方式只是非洲多样化浪潮中的一朵仙葩,而今非洲的声音终于传到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地。

现在非洲终于有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可以在约翰内斯堡或内罗毕等城市进行出版,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在当今的世界文坛,非洲作者已不再仅仅依赖于受到西方的关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视域 | 非洲文学研究:“真实亲诚”的底色
青年作家宋学华:已登世界巅峰 再攀文坛“高峰”
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
看展览|一个共同的世界:当代非洲摄影
成龙在非洲的影响力 成龙在非洲的影响力有多大
中原文坛失去一面旗帜
复旦教授徐静波: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文坛异色的存在
文坛大家的生活流,《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获年度影响力综艺
莫言与余华上演“文坛老友记”
游客在景区拍到一位非洲姑娘,看到有人拍她大方地挥手打招呼……

网址: 非洲作家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444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