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宇:叶灵凤是真正的“爱书家”
原标题:李广宇:叶灵凤是真正的“爱书家”
来蓉细述宝藏作家的隐秘故事
李广宇:叶灵凤是真正的“爱书家”
李广宇(左)与周之江在阿来书房对谈。
叶灵凤为郭沫若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设计封面。
叶灵凤与潘汉年1926年创办的杂志《幻洲》创刊号。
李广宇在阿来书房。张杰 摄
分享会现场。
在很多人的阅读经历中,都有可能会持续追读一个特定作家,但像李广宇这样,几十年痴迷叶灵凤,不间断地阅读、发掘、研究,一再捧出相关著述的,不太多见。叶灵凤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他如此投入?他从叶灵凤那里获得了哪些珍贵的滋养?
10月14日下午和15日上午,李广宇携新书《南国红豆最相思》,先后来到2023天府书展的两个分会场——轩客会书店和阿来书房,作了两场主题分享。他为成都读者详细讲述他为什么痴迷叶灵凤,全面讲述自己研究、收藏叶灵凤相关作品的心路、收获,详细讲解叶灵凤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叶灵凤的藏书、读书世界,带读者一同跨时空畅享藏书家的纸间瑰宝。
在阿来书房举行的分享会上,来自贵阳的爱书人、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担任主持。周之江也是一位叶灵凤粉丝,他透露自己很早就读到叶灵凤的文章,非常喜欢,没想到这次能与叶灵凤研究专家李广宇面对面深入交流对谈。
“爱书家”叶灵凤的藏书情怀
对于当下很多年轻读者来说,“叶灵凤”这个名字显得较为生疏而遥远。在阿来书房的分享会上,就有一位读者提问李广宇,为何对如此“冷门”的一个现代文人有如此探索、书写、推广的热情?
李广宇回答说:“他是冷门的,但是本不该这么冷门。这也正是激励我进行叶灵凤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李广宇看来,叶灵凤曾经被误解、被忽视、被历史的尘烟所遮蔽,但一旦走近他,深入到他的独特世界,会发现他被低估的价值和被忽视的魅力。事实上,除了别具一格的读书随笔,叶灵凤在绘画装帧、小说创作、报刊编辑、文学翻译、香港史地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卓著的成就。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叶灵凤《读书随笔》在内地读书界的一纸风行,同样喜欢书、喜欢写读书随笔的李广宇宛如找到了一个“超级知音”。身为法学专业人士的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未曾停止对叶灵凤的追寻。
叶灵凤是江苏南京人,早年在上海求学、工作,之后长期居住在香港。他用文艺散文兼科学小品的笔法写出的《香港方物志》,填补了香港方物记载的空白。这是一部集合了香港史地、花草树木、动物虫鸟等各种资料的书,内容出自他在1953年于报纸副刊开的专栏。这些短文不但资料丰富,更经过多番查考求证。因此叶灵凤被视为香港史地研究的先驱。
以“爱书家”自称的叶灵凤,对古今中外的书籍涉猎极广。“不停地藏书、买书、读书、写书贯穿了他的一生。在1938年到香港躲避战乱之前,他就已经藏书上万卷,其中不乏珍本。但叶灵凤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不是死守书籍的书奴。”李广宇说。
叶灵凤所藏有关香港书籍特别丰富,其中有中文、英文、葡文。“他最得意的藏书就是一部清朝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在近年新版的《香港方物志》中,第一幅插图就是《新安县志》所载九龙沿海岛屿地图,第二幅插图是《新安县志》卷三《物产志》书影一页,以上特别标出‘作者藏’的字样,可见他对藏有这部海外孤本的欣悦之情,真是跃然纸上了。”李广宇说。
因深圳、香港历史上同属宝安(新安)县,《新安县志》所载所记,皆事关两地共同历史,所以非常珍贵。《新安县志》不仅是最完备记录深港两地历史沿革、经济状况、社会变迁和人文风物之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记载深港地区全史之官修县志。如今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角度视之,《新安县志》更有寻根问祖的文化纽带作用。
李广宇说,叶先生生前曾断然拒绝西方某图书馆的重金开价,他的家人在他过世后,遵照他的心愿,将这部海外孤本捐献给广东中山图书馆。
叶灵凤与鲁迅之间的“论战”
谈叶灵凤,不能不谈到鲁迅。当年,鲁迅与叶灵凤之间有过几次笔墨官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境。那个年代言辞激烈的‘辩论’是常见的,我觉得不要污名化他们之间的论战。”两人之间的论战,周之江用“相爱相杀”来总结,这也得到了李广宇的认可。
“叶灵凤与鲁迅,同气不相求。”在李广宇看来,叶灵凤年少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鲁迅则秉持“一个都不宽恕”的斗争精神。但细究起来,两人其实在许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很喜欢美术,都喜欢做图书装帧设计,都欣赏英国‘短命鬼才’比亚兹莱,钟情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甚至共同为比利时木刻家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画故事集作序,两人还都是新兴木刻运动的推手,等等。”
至于一度笼罩在叶灵凤身上的所谓“汉奸”疑云,李广宇说:“已经有确切档案资料表明,叶灵凤不仅不是汉奸,还是在隐蔽战线为抗战服务的情报人员。他的所作所为,他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向往和眷恋。南国红豆最相思,他相思的,就是心心念念的祖国。”
一个复杂丰富多才多艺的宝藏人物
作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科班生,叶灵凤加入创造社出版部之后,为创造社的刊物绘制了大量封面、插图和装饰画。他自己主编的多种杂志也以图文并茂著称。后期,他虽然不再作画,但对于美术的喜好始终未变。他收藏了大量名画复制品和画册,并且在报刊上撰写了很多美术赏析文章,可以说,他为读者领略西洋名画之堂奥提供了难得的指引。
叶灵凤还是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的实践者和探索者。这次李广宇入川分享,特别带来了一整箱珍贵的叶灵凤版本,在阿来书房做了一个“李广宇珍藏叶灵凤版本展”。其中有叶灵凤自己的小说散文集,有他的翻译作品,有他主编的杂志,更有他的多种装帧设计。面对这些百年旧刊,参观者无不惊艳于书籍的历久弥新,也惊艳于它们的美艳和前卫。李广宇指出,叶灵凤对于装帧艺术的贡献远被低估了,值得深入挖掘。
在阿来书房的交流互动环节,有读者问李广宇:您能否对叶灵凤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做个简单小结?李广宇回答:“叶灵凤是一个复杂丰富、多才多艺的宝藏人物。同时,他又非常简单纯粹——爱书爱画,爱国爱港。”
在分享活动中,李广宇还特别转达了叶灵凤女儿叶中敏对于他这次在成都作分享活动的祝贺:“她和她的家人特别感谢广大读者对她父亲的关注和喜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祖木热提
图片除署名外由阿来书房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作家李广宇作客阿来书房 细讲“为什么痴迷叶灵凤”
“超级叶迷”李广宇将作客阿来书房 《南国红豆最相思》“探秘”叶灵凤书话掌故
李广宇出版新作《南国红豆最相思》 将入川作客阿来书房分享叶灵凤的书话故事
66岁叶兆言推出新长篇《仪凤之门》
叶兆言《仪凤之门》:既书写历史,也书写现代化进程
试图写出不一样的南京 66岁叶兆言出长篇《仪凤之门》
李凤群:书写城市中渴望被看见的她
他是日本的“丑书家”,凭实力征服中国书坛,一个字卖出150万!
遇见白灵,这是田小娥真正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她放弃了!
叶兆言和他不停止的文学写作:《仪凤之门》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8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