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报告:老年人“互联网追爱”,是因为线下缺爱

原标题:北师大报告:老年人“互联网追爱”,是因为线下缺爱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语涵

年轻人都在追求的“情绪价值”,老年人又该怎样获得?重阳节到来之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展开了一场充满温度的学术研讨。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布《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报告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结合全国2000余位老年人的调研及访谈结果分析,同时借鉴过往大量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出关系需求满足与否是影响老年群体生命质量的核心需求,“老年人也有进行人际联结、感受人际温暖、有情感归属、不感到孤独的需求,有‘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介绍。

报告还解析了当下社会热点关注的老年人“互联网追爱”现象,指出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人的现实关系需求未被完全满足,因此转向通过互联网寻求需求的转移、补充和丰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肯定了报告观点:“老年人确确实实有亲密情感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老漂一族’,离开原本熟悉的人和环境,去往陌生的城市,导致他们无法获得亲密情感上的满足,因此通过线上互动维护原有社交网络,缓解线下社交弱化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晶表示:“线上活动可以补充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但永远无法完全替代线下,老年人的现实情感关系不可或缺、作用关键。”报告也显示,大多数受访老年人并不糊涂,能够意识到虚拟世界里的情感转移无法真正补偿现实关系的缺失,但他们仍然表示愿意关注、点赞、评论、打赏喜欢的主播,因为那是他们“有能力主动去爱”的体现。

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认识不充分,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局限在亲子关系上,认为只要子女过得好,父母的情感需求就能够被满足。例如,在被问及自身是否满足了家里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时,一位年轻受访者表示“满足了”,“不让老人操心就完事了吧”。

报告还从情绪与社会功能、认知与技能素质等层面分析了短视频使用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情绪与社会功能方面,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与“观看”有关的短视频使用行为。在认知与技能素质方面,主要发挥作用的是与“发布”和“互动”有关的短视频使用行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京东发布《2023开学季读书报告》 “00后”更爱买计算机与互联网相关书籍
长期缺爱的女人,会有以下五个特征,很难掩饰
女人有以下三个特征,大多是“缺爱”,掩饰不住
长时间缺爱,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好
越是“缺爱”的女人,身上越会有这4种“习惯”,你是这样的吗?
越是“缺爱”的男人,越喜欢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你听到过吗?
中年女人长期缺爱,大多会有以下三种表现,掩饰不住
心理学:从小缺爱的人,都会有这些特征,人也更加沉闷难沟通
缺爱的人最后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人到中年,有些女人之所以老得很快,是因为缺了这两样东西

网址: 北师大报告:老年人“互联网追爱”,是因为线下缺爱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3576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