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翎最新长篇《归海》面世, 她带读者见证女性力量的奇迹
原标题:张翎最新长篇《归海》面世, 她带读者见证女性力量的奇迹
海外华文作家张翎最新长篇小说《归海》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带着《归海》来京的张翎日前面对读者时,满怀对往事的追忆,对文学的热爱,分享写作的点点滴滴。她挑战自我的写作,令读者感佩。
拆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编码
《归海》借助一位中国普通母亲的身世传奇,拆解出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编码。该作从寓居加拿大的中年女性袁凤的视角出发,探寻其母亲袁春雨的一生,洋洋几十万字,从1940年代一直写到21世纪,书写了战争的创伤以及人对这一创伤的克服和超越。
读者跟随着女儿的足迹,在血泪飘零的中国历史深处,与一个生命再度相逢——含辛茹苦的母亲、战斗英雄的妻子、野战医院的护士、战乱年月的阶下囚,就此辨识出一位女性的苦难、泪水与创伤,铭记一位母亲的坚韧、智慧与勇敢。小说更通过袁家母女的情感流变,探寻了中国女性的人生磨难与命运浮沉,并延伸至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个体生命的苦难记忆。
张翎以中英文双语完成此次创作,她在分享小说命名的构思时说:“我不愿意别人说这是同一本书,因为它其实是一个重写的故事,一个英文版,一个中文版。”
张翎解释,英文版名为 《Where Waters Meet》,直译为“水相连的地方”,或者说是“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她还特别提及,“我希望中文版和英文版要有契合的地方,那就是:水肯定要相遇的。”她于是将水的意象保留在书名中,而这个故事讲述的也是一位女儿与母亲在走过千山万水之后的重逢,她们从温州出发,来到东海,来到黄浦江,越过太平洋,来到加拿大……母亲是带着对故土的无限眷恋重返故乡,女儿是带着她的灵魂来归家的。最后,这部小说中文版书名确定为《归海》。
有了战争的感触才写就新作
继《劳燕》之后,作为“战争的孩子”三部曲的中篇,《归海》保持了张翎对灾难、创伤以及疗愈等话题的关注。
谈及创作缘起,张翎坦言:“我一直很关注灾难和创伤,当然包括战争题材。很多人会问我:你是个女作家,你的作品为什么与女性作家写的不是一类题材?”对此,张翎回应称,尽管她最广为人知的是改编成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中篇小说《余震》,尽管她并不认为这是她最好的作品,但事实是,自创作完成《余震》后,她从2007年起就开始关注灾难、战争、创伤的问题了。
这一创作倾向,与张翎的职业密切关系。除了作家身份之外,张翎还是一位听力康复师。张翎在诊所里工作了17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除了一些普通的老人之外,她接触到从各个战场上下来的退伍军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甚至能见到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再后来,我遇到了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中东战场以及阿富汗维和部队等地的军人。这些面孔越来越年轻,渐渐走进我的诊所。”张翎说,虽然她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那些军人经历过的战争和灾难,可是,留在他们身上的创伤,她是亲眼所见的。
正是有关战争的感触和思考,《归海》这部作品才得以成就。张翎回忆道,在她遇见的病人中,有一位来自前苏联的男士,他在登记表写下的职业是大楼清洁工。有一天他们偶然聊起多伦多的房价太贵,张翎说,到Pickering(匹克岭)这样的郊区买房子便宜。谁知这位男士勃然大怒,他说:“你安的什么心?这种地方怎么可以叫人住?”张翎后来才得知,那位男士是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幸存者,一位前苏联的高级科学家,而匹克岭建有加拿大最大的核电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一场灾难或战争是有始有终的,它是一个可以界定的事件,但它带给人的灾难是不可界定的,它对未来造成的影响有可能波及一个人的一生。”张翎说。
一个具有探索意义的文本
《归海》在国内文学期刊发表时就引发文学界关注,新书出版后,更是引来评论家的热议。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吴义勤表示,这是一部标识张翎创作的新的里程碑式作品。在文学写作上,张翎的个人风格依然是细腻的、绵密的。在小说形式上,全书采取了对话与书信的结构。在历史和现实面前,主人公从加拿大回到温州,探访母亲历史的秘密,揭示尘封的真相,因此有一种心灵解密的艺术特征。而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有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母题,即战争的精神创伤的问题。
“中国文学界如何反思和书写战争,确实是对当代作家的一个重大考验。”在吴义勤看来,从这个角度而言,《归海》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的文本。“张翎从女性视角出发,从姊妹两人在抗战时期的不幸经历出发,探寻未来几十年心灵的挣扎与人性的救赎。与此同时,这部作品通过反省的视角,通过女儿寻找母亲的叙述角度,讲述这一段历史,从而揭示女性命运的奥妙。”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评论家丛治臣认为,张翎有一种尝试的勇气。“可以说,她的每一本书的主题以及处理方式,似乎都在给自己找麻烦。”丛治臣说,《余震》《金山》《归海》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其中,《归海》更写出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式传奇”,是作家又一次新的冒险。
对于张翎来说,她认为的探索性不仅体现在文本上,也体现在双语写作上。“写作《归海》 很早就在我的计划之中,我最初犹豫过到底用哪种语言先写,耗费了很大的心神。”她说,当最后决定先用第二语言——英文写作的时候,竟让她突然年轻了一把。“这次先用英文的写作,我完全跳出了舒适区,感觉特别兴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生命如海 张翎新长篇《归海》发布
著名海华作家张翎:如果说《归海》是传奇,它就是水的传奇
关注“新都市女性” 人文社推出作家苏更生最新长篇《女人的秘密生活》
秦文君幻想文学桥梁书:见证美和奇迹的《小鸟公主系列》
“6.23”国际奥林匹克日 作家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见证中国双奥》首发
“文化传家丛书”面世,带读者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笛安最新长篇《亲爱的蜂蜜》用孩童的柔软消解成人世界的坚硬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20年20人20篇,见证中国女性的精神成长
上海书展丨孙甘露:《千里江山图》接受读者检验
女性“自我解放”如何用文学达成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