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世,人人都已经成为艺术家
原标题:在人类世,人人都已经成为艺术家
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盛行之后,人类对生态圈所施加的影响已到达不可忽视的程度。人类探索保护地球也已有数十年,但尚未走出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早已处于人类世,艺术必须去成为人类世里的幸存术、发明术、贡献术、学习术和逆熵术,去帮人人和集体完成人类世里的幸存这一头等重要的任务。
如何让当代艺术汇入全行星思想指导下的人类世艺术,让它走向更大的江湖,《论人类世艺术》一书向当代艺术界发出了召唤。
论人类世艺术
陆兴华 著
对正在到来的全行星思想界面进行描摹
作者在本书开篇的序言中即表明,过去500年的盗挖式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造成了我们今天不得不直面的人类世,具体已表现于全球变暖这一日益明确的将来之中。
而思辨实在论、本体转向的全球主义人类学、后人类主义等思潮,都向我们打开了全行星思想的新面向,帮助我们将各种非人类也纳入人类思想的版图。这亦是人类世或全球变暖这一前景对我们的伦理要求。
但以威尼斯2022年双年展为代表的全球当代艺术城寨,还在自筑护城河,至今自绝于人类世这一全行星思想。以威尼斯2022年双年展上的“梦之乳”为例,该作试图用超现实主义手法,以女性或母性的目光,来线性地串起一个关于当代世界的苦难和光彩的蒙太奇、自动写作、呓语、儿童情景式装置,妄图在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乌托邦车站”的终结之剧之后,再来一次比艺术更艺术的回潮,但却表现出一种“形式革新之空洞”。
人类世艺术正以观众、作品与艺术家之间的扁平关系,来代替这一威尼斯双年展代表的国家、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超现实主义式并置。人类世艺术场域将是一种扁平组装下的各种生物学、避难所、关系、世界之间的内共生,是各元素之间的拼装,形成的是一张全行星行动者网络,所生产出的艺术展览上下文,将留下远超出我们当前的艺术想象域的开放式艺术史脉络,或者说将留下一张连续滚动的人类世艺术行动者网络。
人类世艺术的扁平本体论不要anthropocentric(人类中心),而要anthropocenic(人类世式的人与对象之间的共生)。比如,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我们是处在它之中来将它当作品来做的。我们也是全球变暖的组成部分,同时是它的受害者、作者和观众,这在之前的艺术史的本体论是难以想象的。这一扁平性、组装性和地质性,是人类世艺术带来的全新元素。
召唤当代艺术汇入全行星思想指导下的人类世艺术
如作者所言:今天的当代艺术及其批评已无法继续因循于各种关于冷战、新冷战或后冷战的叙述,已无法接着讲全球新自由主义式资本主义市场之全球化下的压迫和苦难的故事,来给自己找存在的理由。
它们必须以人类世新政治为终极背景,以生物圈内的人类集体幸存意志为向导,来找到人类与非人(如新冠病毒)、全球与全行星之间的新关系,并在与云计算平台之间实现正向递归之后,走进技术智能和艺术智能互激的新时代。
当代艺术的创展和批评必须挑衅着当代技术使用,也使自己成为锐利的新技术,去开拓出自己的人类世新坐标、新边疆。而这已经是今天的当代艺术及其批评的话语、方法论、伦理的实战场地。当代艺术及其批评必须承担科学失位后摆到我们面前的那些全新任务,必须由此转向人类世艺术的新实践,筹建一种叫作人类世艺术的新平台。
作者在本书中还着力探寻如何让当代艺术汇入全行星思想指导下的人类世艺术,针对我们总是基于当前的伦理去关心技术发展的后果,但这一伦理仍是基于技术的状况,指出我们的任务必须是用艺术去挑战今天的主导技术的极限,重新去建立新的技术和艺术的伦理,而这正是人类世艺术的任务。关系美学出现之后的当代艺术界所强调的社会性、在地性关系,在今天必须被转换到生物圈内的行动者网络这一更大的上下文中,这是当代艺术目前向人类世艺术转变的关键。
我们不应继续逡巡在以西方在场本体论及其政治经济学为纲目的全球化思想之中,而应立身气候危机这一例外状态,直面当代人类命运本身的地质性,来思考我们与这个世界、与非人类、与大地也就是与地球之间的那一相互性,敢于走出西方现代人教给我们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走出过去500年的西方艺术史,从全行星思想的角度,来反思、勾连、重新组合我们的人类世处境,来布局我们的人类世艺术坐标。
作者简介
陆兴华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艺术哲学、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人类世与平台城市:城市哲学1》(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艺术展示导论》(商务印书馆,2019年)、《艺术—政治的未来——雅克·朗西埃的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17年)。
目录一览
目录
引言:向全行星思想和人类世艺术转型
第一章 从全球化到全行星化
第二章 艺术史终结于人类世
第三章 人类世艺术:作品及其展示平台
第四章 人类世的艺术教育
附:降临前哨村——一个人类世艺术策展报告
参考书目 ∣ Bibliography
后 记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人类已被气候、地球、全球变暖过程搅拌或纠缠。不存在人类“本身”了。只有一块人类与地球系统之间的合金或堆肥了。而没有了人类本身,又怎会有气候呢?这也就是说,人类从此只能在人类世,夹带着气候地讨论自己的从历史到社会,再到未来的种种话题了。人类不能再奢侈地单独去讨论气候,讨论气候时也一定得将人类自己讨论在里面,连讨论过程也将受这一被讨论的气候的影响,并且讨论过程还将进一步影响气候。在这种讨论的同时,人类也将控制论式地成为影响他们自己的那一气候,与大气气候纠缠到一起。当代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得不成为气候危机中的艺术、人类世艺术,而不光光是做出数码社会、控制社会里的当代艺术的转型就够。
正因此,人类世的当代艺术就带上了人类被卷入地层变化之后形成的这一地质性,而接着成为人类世艺术。于是就对比出,原来的当代艺术所倚重的比如关系美学这样的方法论所针对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种族和性别关系,在今天也就显得太单薄,必须被拓展为生物圈内的更多当事者加入的那一张行动者网络。在人类世,在生物圈,这些关系最终必须被理解为物种(人也是其中的一种)之间的关系。地球系统中的行动者网络、全行星计算平台,才是当代艺术的新上下文、新历史背景了。这也将是当代艺术批评在今天所要重新勘定的新场地、新坐标和新边疆。这一向人类世艺术的转型是当代艺术的当务之急了。同时,从今之后的艺术史也必须被理解为生物圈或生物圈行动者网络中的个人或群体所携带的艺术作品形成的矩阵,而不是一本显示某个民族国家的艺术成就的艺术史教材。
人在大气层中、在这个行星上的行动的地质性,是对于今天的当代艺术的一种新的mapping(影射):地质学与人类行动混淆,气候与人的命运混淆之后,当代艺术的背景也已全变,被抽掉了原来的全球化过程这一背景。艺术批评必须去描述这一当代艺术的全新背景,但描述完之后呢?当代艺术还能一仍其旧?人类行动成了地球的地质过程的一部分之后,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之间也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本体论,来理解我们自己在地球上的处境,必须在人类世艺术的坐标系里来定位。哈曼的扁平本体论,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加上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将是本书用来定位人类世艺术的新领土的两个关键坐标。
人类世艺术的地质性必须在下面这些面向上来被理解:如何理解在人类世艺术行动者网络中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模式?如果艺术史必须被拉进人类世的行动者网络之中,那么,人类世艺术是以什么为新背景的?如何来描述这个新背景?
系列简介
未来艺术丛书
孙周兴 主编
点击图片可查看丛书书目简介
“未来艺术丛书”由孙周兴教授主编,辑录20世纪以来的艺术相关著译作,展述具有高度创造性和个体性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行动,开启指向未来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类世的全新思考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吗?
人人都是艺术家,也就没有人是真正的艺术家
研讨会|元宇宙、人类世与奇点哲学
人人都骂徐开聘,人人都想做徐开聘……
叩开铜雕的大门——锻铜雕塑艺术家黄世芳
艺术家陈世英将于第五届进博会呈现大型个展《出世·入世》
人人都看于文亮,人人都是“于文亮”
与时代同梦与梦想同行|邓博:AI绘画,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
对谈|菲利普·韦斯×王宏图:人类世写作与文学“乌托邦”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6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9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5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8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0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