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金瓶梅词话》第9回之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原标题:细读《金瓶梅词话》第9回之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金瓶梅词话》第9回的回目是:西门庆计娶潘金莲 武都头误打李外传。

古人结婚,大抵在黄昏晚上。所谓昏者,“婚”也。据说黄昏结婚的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大约是上古时代的人们为了避免抢婚事件的发生,将结婚的时间定在了晚上。

但是,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大多数地方结婚办酒大抵都在中午。据说也有下午的,不过一般是二婚或再婚的。

在小说《金瓶梅词话》成书的时代,似乎还沿袭了上古的婚俗——晚上结婚办事。

小说的第六回,西门庆迎娶孟玉楼就是在晚上。“西门庆一顶大轿,四对红纱灯笼,她(孟玉楼)这边姐姐孟大姨送亲。她小叔杨宗保,头上扎着髻儿,穿着青纱衣,撒骑在马上,送他嫂子成亲。

再看这一回作者兰陵笑笑生写西门庆迎娶潘金莲:“一顶轿子,四个灯笼,王婆送亲,玳安跟轿,把妇人(指潘金莲)抬到家中来。

虽然都是晚上,都是轿子灯笼,但孟玉楼是“大”轿,灯笼是四“对”,而且是“红纱”,相形之下,潘金莲的规格未免就有些等而下之了。

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孟玉楼是个小富婆,陪嫁丰厚,因为她过世老公是个做贩布生意的大老板;而潘金莲的过世老公武大只不过是个卖炊饼的小个体户,陪嫁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孟玉楼和潘金莲虽然同为二婚,再嫁西门庆。但孟玉楼是明媒正娶,潘金莲为勾搭成奸,二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西门庆将潘金莲娶回家之后,收拾花园内楼下三间房给潘金莲居住。这是一个单独的小院,从角门进去,白日里都人迹罕至,极是一个幽僻的去处。一边是外房,一边是卧房。

从这个细节,我们有心的读者也可知道潘金莲和孟玉楼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西门庆花了十六两银子,买了一张黑漆欢门描金床,又配置了桌椅锦杌,摆设齐整。拨了大娘吴月娘房里的一个丫鬟春梅供她使唤,又另外花了六两银子替她买了一个上灶的丫头秋菊。

潘金莲在众妻妾当中,排行第五房,前面还有大娘吴月娘,二娘李娇儿,三娘孟玉楼,四娘孙雪娥,这孙雪娥是西门庆先头的娘子陈氏带过来的陪房,大约二十上下的年纪,生的五短身材,颇有几分姿色。

按照规矩,第二天潘金莲梳洗打扮一番,穿上一套艳色衣服,由丫鬟春梅捧着茶,走到后边大娘子吴月娘的房里,来拜见吴月娘等一众大小妻妾。

据南朝宋人虞通之的《妒记》记载:东晋大将桓温讨平蜀国后,纳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妹妹为妾。他的妻子是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很是凶悍妒忌,当时还不知这件事。等到后来知道了,就带着刀到了李氏的住所,想要杀了她。

当这位南康长公主看到李氏在窗前梳头,姿色美丽,容貌端庄,面对着长公主,神色娴静正派,说话哀怨婉转。长公主不觉丢下刀,上前抱住她说:“我见犹怜,何况老奴(指桓温)!”看来美女巨大的杀伤力,可以说是“男女通吃,老少通吃”,恐怕是一点也不为过。

吴月娘在座上将眼前的这位潘金莲细细打量一番: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心内暗道:“小厮们家来,只说武大怎样一个老婆,不曾看见;今日见了果然生的标致,怪不得俺那强人(️西门庆)爱她。”

这一段吴月娘同样作为女人,对潘金莲的一番观察与心理活动,写得格外出彩,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堪与南康长公主的那句话——“我见犹怜,何况老奴”相媲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9回之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7回之西门庆“一箭就上垛”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8回之善妒的潘金莲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5回之武大来也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8回之潘金莲的两副面孔
鲁 歌 |《金瓶梅词话》抄本于万历十九年冬到二十五年写于江苏(5)
叶桂桐 | 《金瓶梅》版本研究商榷——兼致梅节先生
《水浒传》与《金瓶梅》对读之一武松的身世
细读金瓶梅第六回,潘金莲最幸福的时光
张远芬 |《金瓶梅》概说

网址: 细读《金瓶梅词话》第9回之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061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