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间美术馆,她们想象“另一个艺术世界”

原标题:在中间美术馆,她们想象“另一个艺术世界”

10月29日下午2点,艺术家、作家、策展人妮卡·杜布罗夫斯基(Nika Dubrovsky)做客中间美术馆,分享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创作,以及其丈夫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未竟的事业。本次活动将由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主持。

论坛现场

妮卡·杜布罗夫斯基是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系列书籍的作者,她称它们为“视觉散文”,这些书经过了多种语言的翻译。她的文章发表于《e-flux》《Artnet》《ArtReview》与其他出版物上。目前,她正致力于完成“......与众不同”系列丛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24年),本书由妮卡与她的丈夫、已故的活动家与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合作编写。妮卡还是“关怀博物馆”这项开源计划的策展人,参与大卫·格雷伯研究所的工作。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

讲座伊始,卢迎华介绍道,中间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呈现艺术家作品的机构,在中间美术馆的实践当中,非常在意和强调艺术创作与思想的关系。除了对中国当代艺术史进行梳理和展示,我们也主动地与学界的各方面的学者进行互动与对话,了解学界的想法,也频繁地关注和呈现思想与艺术彼此之间的交互。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美术馆的艺术和学术视野当中,我们会非常感兴趣美国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的实践。因为,近年来,大卫·格雷伯的思想对东亚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策展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的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权力架构、权力结构的形成、渊源更深入的认知,影响了许多艺术家的工作。

卢迎华说:“在我自己的探索里面,我在大概前年开始,我留意到大卫·格雷伯的实践和思想不只在人类学界、历史学界,也在艺术界有一些回响和关联。特别是我关注到大卫和妮卡他们在期刊上连载的一系列文章,题为‘另一个艺术世界’。我开始读的时候,这些文章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描述了他们两个人在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式上排队进入展场,包括要排队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种种派对的荒诞经历。这个经历让我捧腹大笑,因为这真是威尼斯双年展给人的印象。一方面当代艺术在讨论更加平等、自由的世界,但是你在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却会遭遇很多人造的屏障。所以这个文章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某些现象,深深地刺痛了在艺术界的很多人的神经。通过这些文章,我不仅了解到了大卫,也了解到了妮卡。所以我通过邮件联系到了她,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一系列文章是怎么开始写作的,他们是怎么从他们的视角来反思,用这样一些经历和尖锐的剖析来映照出一个更宽泛的人类社会的认知。我邀请妮卡来中间美术馆做这样一个演讲,这个演讲也将为明年在中间美术馆呈现的大卫和妮卡的文献展做一个筹备。正如我刚开始提及的,我们美术馆不仅仅呈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我们更有兴趣呈现包括当代艺术家在内的当代实践者、思想者对于当代世界的认知,以及这些认知和思想怎么转化成种种创作的媒介,包括文字、包括书,也包括展览。”

艺术家、作家、策展人妮卡·杜布罗夫斯基(Nika Dubrovsky)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半场是妮卡以“另一个艺术世界”为主题展开演讲。谈及“另一个艺术世界”系列文章的写作,妮卡说:“这是我和大卫在威尼斯度‘工作蜜月’时合作的一个项目。我们和众多的艺术家开展了对话。我们坐在咖啡厅里,邀请艺术家和我们做访谈。我们将如何使用和这些艺术家的访谈呢?因为我们知道,艺术家都是艺术的实践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不同的兴趣,如何利用这些艺术的对话成为了我们想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去批评艺术世界的机构和结构,也不是批评某一个个体的艺术家,我们想做的是写一些有关于艺术世界的‘低级’的内容。当然,艺术界和学界一样,具有高度精英化、高度排外的特征,还有着非常精密的权力结构。我们希望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通过这些视角获得不同的思考成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目光转向了浪漫主义。”

“对于那些了解浪漫主义的人来说,浪漫主义对于文化其实有非常多宝贵的定义。一方面,浪漫主义认为,文化就是人们所做的一切,包括语言、厨艺,甚至包括格林童话;另一方面,浪漫主义也输出了‘天才’这一个概念,创造者往往是天才少年,甚至是一个心智失常的人,独自躲在角落里创作,而文化的消费者们则去到博物馆,看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读他们写的书。浪漫主义概念中的矛盾,在今天我们对文化的理解里依然存在,它关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知识生产,以及今天我们如何理解与文化相关的价值。”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

下半场由卢迎华和妮卡进行对话。卢迎华谈道,大卫的思想之所以富有启发性,是因为他的很多思考是跟行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深度地卷入了许多社会运动和社会实践当中。然而,关于“另一个艺术世界”的构想,如何从新一代内部设想一种另外的组织方式,来打开一个封闭的、极端虚伪的艺术世界,这样的构想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作为一个在艺术界工作很多年的人,卢迎华心存怀疑。在活动现场,她请妮卡分享如何从这样一个想象出发,抵达实践。

妮卡回答道:“事实上,对于大卫来说,他认为这样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它并不只是一个遥远的想象。事实上,大卫的父亲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当时的巴塞罗那就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但是当时街道非常干净,社会运转正常。大卫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对无政府主义的认识,我们也认为设计这样一个世界是有可能的。无政府主义可以带来文化上的集体主义,帮助我们保护个人主义。”

卢迎华认为,建立一种集体主义存在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里,个人可以得到保护,这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共存,在哪里都是很有挑战的情况。她继续提问道:“因为什么原因,大卫把学术视角从人类学、考古学转移到艺术界?”

艺术家、作家、策展人妮卡·杜布罗夫斯基(Nika Dubrovsky)

妮卡坦言:“大卫从来都没有想过转移到艺术世界,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狗屁工作。另外,我们之前有非常多的艺术家朋友,这些艺术家朋友都认为,艺术世界当然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去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是他们自己本身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参与其中,或者把自己的职业发展放到这上面。因为艺术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集体的过程,用来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另外,我们觉得当前的一些做法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新世界的出现总要发生在旧世界的裂痕里。我们正在做一个叫'创世纪'的项目,也就是我们的'海盗图书馆',在创造这个图书馆的过程当中,也彰显出了集体主义的精神。这个项目对任何感兴趣的人开放,任何人也可以参与到它的建造过程当中。"

活动现场合影

卢迎华请妮卡接下来谈一谈她最近几年开展的一个项目“关爱博物馆”。卢迎华说:“刚才妮卡在讲座中谈到了制造稀缺性,包括制造艺术家作为‘天才神话’的罗曼蒂克的想法。但事实上,今天我们的艺术世界是被资本逻辑深深地绑架和强化了。如何瓦解这样一种逻辑,‘关爱博物馆’可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方案。”

妮卡分享道:“我在这个项目上已经工作了三年之久。最开始大卫和我主要是想创建一个非正式的品牌,这样的话就可以为社会带来一些价值。比如《蒙娜丽莎》这一幅画像,它是由达·芬奇一个人创作的,但它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画像,因为有这么多人都在谈论它、研究它、宣传它,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女性。因为,在说到图书馆管理员、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老师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女性。想想看,有那么多不知名的女性,为这么一个画了《蒙娜丽莎》的男性,创造了这么多价值。”

妮卡说:“‘关怀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呢?它不会像一座教堂一样,去供奉象征性的价值,反而会成为一种生成空间。在疫情期间,很多城市的办公室废弃了。我们希望把这些办公室变成一种公共空间,尤其是提供给女性的公共空间,让她们在里面创作。如果你想要一个房间也不是不可以的。在过去三年期间,我们每周都会做一些线上的项目,其中的一些非常晦涩,但也有一些广受欢迎。”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活动预告|妮卡·杜布罗夫斯基:另一个艺术世界
“意大利当代艺术丝路行”巡展登陆中间美术馆
“1棵树·1世界”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在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
湖南美术馆“齐白石的艺术世界”临摹比赛活动启幕
卢禹舜、范扬、方土联展 亮相广州“另一个美术馆”
弘美术馆在温州开馆,带动当地的艺术文化发展
坐标東·壹·美术馆 成都东部新区邀世界与熊猫来一场“艺术邂逅”
她们在海外教授中国传统艺术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敦煌石窟艺术讲座在悉尼新州美术馆举行

网址: 在中间美术馆,她们想象“另一个艺术世界”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07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