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棵植物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

原标题:每棵植物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

本报记者刘建勇长沙报道

11月15日下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携长篇小说《羊的门》来到第二届岳麓书会,在长沙乐之书店雨花店与知名作家阎真以“平原上的足迹”为题展开对谈。

15日下午的分享现场,李佩甫称与他对谈的作家阎真“是研究精神生态的”,“对当代知识分子研究非常深刻”,而他自己则是“刨土的”:“我一直想,为什么我们是这个样子?我们是在什么状态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花了20年才找到写作的方向

分享会一开始,远道而来的李佩甫很谦逊地称自己是个比较笨的写作者,“为找一个写作方向找了一二十年”,这个方向,他最终找到了。

“我作为知青下过乡,当知识青年的时候干过生产队长,每天劳动。到冬天农闲时,我们大队支书带着十几个生产队长到公社开会。各村的支书都带着生产队长去开会,有几十个支书。这是我对村庄、对基层干部最初的认识。后来我搞专业创作,当过县级市的副市长,常年到农村去,又接触过大批的农村干部。生活积累了差不多20年,这20年时间,我找到了平原。”

李佩甫介绍,这个平原,一开始是他家乡,后来是三五个县,再后来,这个平原便是他“再造”的平原了。

说到曾经的挂职经历,李佩甫说他挂职后,常翻各地的地方志看,有几个字词是他看到经常重复的,一是“饥”,二是“大饥”。

李佩甫感慨,这让他深思:“中原一马平川,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8℃,实际上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还有两条大河——黄河和淮河,是插根棍子都可以发芽的地域。但是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金戈铁马一旦踏上中原,杀人如麻,人像草芥一样。”

李佩甫还回忆他有一次去新疆,和作家刘亮程聊天,刘亮程说乌鲁木齐的普通话就是河南话,历史上逃荒的人大批涌现新疆,新疆的大块土地都是勤劳的河南人耕种的,新疆一望无际的棉花都是河南人种的,有一次他在一个很偏远的地方遇到一个人,一问,也是河南人。因为这些,他称脚下的这片土地为“绵羊地”,他决心为这片以忍和韧为生命状态的土地写作,写在这片土地上以苦为乐、败中求生、小中求活的人。

把人当作植物来写

“在平原,有一种最为低贱的植物,那就是草了。当你走入田野,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生生不灭的草。它们在田间或是在路旁的沟沟壑壑里隐伏着,你的脚会踏在它们的身上,不经意地从它们身上走过。它当然不会指责你,它从来就没有指责过任何人,它只是默默地让你踩。”

《羊的门》中,平原上那个叫呼家堡的村庄以及呼家堡内外众多人物出场之前,李佩甫先写到了那片“绵羊地”上的草。15日下午的分享会上,他直言他是把人当作植物来写的:“在特定环境当中人是怎样生存的?我们为什么是目前这个样子?这就像土壤跟植物的关系,这棵植物在这片土地上是怎样一点点长成这样子的?这是我要研究的”。

每棵植物的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这个背景是时间的,也是民族的。“中华民族有个最大的优点,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比拟的优点——包容性和同化力。所以我们这个民族,虽然中原在历史当中灾难深重,人像草芥一样,任人践踏,金戈铁马打过来之后,无力防守,黄河年年泛滥,民不聊生,但是仍然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和生生不息的原上草在李佩甫眼里重叠到了一起。“在平原上,阅过了这些草的名讳,你就会发现,它们从来就没有高贵过,它们甚至没有稍稍鲜亮一点的称谓,你看吧,小虫儿窝蛋、狗狗秧、灰灰菜、马屎菜……它们的卑下和低劣,它们的渺小和贫贱,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显现在外的,是经过时光浸染,经过生命艺术包装的。”

这看起来写的是草,但细品下来,又觉得是写人——“当然了,这些草也有显赫的时候。那是因了一个人的名气,因了一个人的极为特殊的嗜好,当这二十四种草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有了闻名全国的机会。那就是著名的‘呼家堡草床’,也叫‘呼家堡绳床’。”这些草,或者说这些人并不是一直卑贱着,并不是一直被人践踏着,经过时间浸染的他们时机一到,不仅各自吐露芬芳,还团结一致让村庄一步步走向繁荣。

李佩甫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平原上的人,也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平原上的草。《羊的门》中,他写到了24种草。分享会结束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自己其实也是一棵草:“生我养我的是平原,我就是平原上的草木之人,就是一棵草——也不好说自己像什么草,就是很平凡的一棵小草。”

延伸阅读 《羊的门》为何长销24年

本报长沙讯 在从传统乡土到现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籍贯河南并一直生活在中原大地的李佩甫深切关注着那些“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们。1999年首次出版的《羊的门》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开山之作。小说塑造了呼家堡的当家人呼天成的生动形象,他用四十年的时间,把村子里培养出的人才一个一个送去城市,让村庄一步步走向繁荣,他是中原大地上的智者和行动家,他的身上积聚了中国社会近四十年的时代风云。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的开创性代表,出版后,因其以现实主义的冷峻,洞透了中原这块古老大地的精神内核,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大众心理等有着深刻的反映,而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长销24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标杆意义的作品。

亮相第二届岳麓书会的《羊的门》,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丛书精选中国文学大家的具有世界性的代表作品。入选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学的民族性,也具有走向世界文学殿堂的厚重感。     记者刘建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每棵植物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
每一个渣爹名场面背后都有一个认真工作的成毅
《密径:莎士比亚的植物花园》:植物作为文学意象的前世今生
缘来缘去,都有一个定数
内心自卑的人 背后总是有这样的父母
夸奖一盆植物会让它长得越来越好,言语辱骂还会让植物枯萎
春天,藏在我们心里
一部写给植物的情书——读沈苇《丝路:行走的植物》|封面书评
植物是如何跟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历史纠缠在一起?《改变人类历史的植物》
“植物力量:一线古老的生机”展览启幕 24位中外艺术家和植物诗人集体创作

网址: 每棵植物背后都有一个宏大的背景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275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