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的童年趣事:逮知了
原标题:生产队那个年代的童年趣事:逮知了
文:郑学良
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值得回味和留恋的。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杯陈酿,越久远越甘醇。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说,童年生活,在物质方面可能是平淡贫乏单调,但在精神娱乐层面的快乐和满足却丝毫不亚于如今的孩童。
童年最大事项就是“玩”。在农村生产队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游戏,当然了,也没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班和特长辅导班,但我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以大自然为天然的游乐场,放飞我们的天性,享受童年的纯真和快乐,也留下了永远沉浸在心底深处的那一桩桩趣事.......
农村的夏天除了天气炎热外,就是与蝉鸣联系在一起的,炎热一夏,蝉鸣一夏,正如台湾歌手罗大佑《童年》唱的那样: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蝉,又叫知了,小编家乡人把知了称做“懒虫”,知了“懒”吗,从它从早一直鸣叫到晚的表现看,好像不“懒”,至今不知道叫“懒虫”的缘由。夏天的蝉鸣是时刻也不停歇的,而且一蝉鸣、众蝉应,你也可以说,此起彼伏的“吱吱”蝉鸣声增添了夏天的燥热和人们的烦闷,当然,久居农村生活环境的人,也把蝉鸣当作了一种天性和自然,习惯了在蝉鸣中劳作、歇息和午休,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炎炎夏日,除游泳戏水外,农村孩子也似乎找不到更称心的玩乐事项,为打发这高温酷暑、无聊难耐的夏日时光,我们就把兴趣转移到了蝉身上,逮知了也成了小时候我们每年夏日乐此不疲的节目。总结一下那时候逮知了的方法,大概有捉、套、粘三类。
捉知了,就是攀爬树木徒手捕捉。“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很形象地把捕蝉的场景描述出来了。徒手捕知了,关键是要“静”,首先,考验的是身手是否敏捷,爬树时要轻手蹑脚,如动作过大、树枝摇晃,知了早飞走了,其次,考验的是耐心,待爬到树上后,不能心急,知了很机警,人上树后,它也感知到了人类的气息,如临大敌,甚至靠近人的知了会停止鸣叫,时刻警惕、防备着。
这时,你得很有耐心,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屏声静气,耐心等待、观察和锁定目标,待觉得知了放松警惕、没有防备了,然后就张开手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地一声扑向目标知了,当然结果不一,如捉到知了,高兴不已,没有捉到,不但瞄定的知了飞了,整个树上的知了也因受了惊吓,哗的一声全部飞走,只留下垂头丧气、懊恼不已的你,没办法,只得乖乖下树,慢慢等到树上又爬满了知了时,再做下一次尝试。
知了最容易捉的是什么吗,相信有捉知了经历的孩子们都知道,那就是知了在交配的时候,此时,它们重叠交织在一起,忘情缠绵,完全忘了外来的危险,此时,你可以放心大胆去捕捉,基本上手到擒来,而且一捉就是两只,可开心了。
总的说来,徒手捕知了,费心又费力,而且成功率不高,效率低,除了知了机敏的因素外,还跟知了的习性相关,实际上知了喜欢呆在光溜挺拔的树木上,粗壮浓叶的树木它并不喜欢,如光溜直挺挺的香椿树,密密麻麻的爬满了知了,那香椿树人是无法徒手攀爬的,所以又用上了“套”和“粘”两种方法。
套知了,工具也简单,就是备一根长竹竿,竹竿顶端用细铁丝作一个圆圈,圆圈套上薄膜袋,袋口朝下,套知了时,就将竹竿对准知了的头部位置,往下一套,知了就飞到了袋口中,当然也有机敏的知了不是往上而是横着飞,所以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与徒手捉知了只需一个人相比,套知了需要二人以上,一人负责套,另一人负责从袋口取,如动作慢了,即使到了袋内的知了有时也会飞走,需要双人互相配合。
至于粘知了,也是一根竹竿,不过是要在竹竿顶端涂油,油用的是松香油,将松香烧热,熬成黑乎乎浓稠的松香油,然后涂于竹竿顶部,粘知了时,将竹竿往知了的翅膀上一按,就粘住了,这种方法成功率最高,被粘住翅膀的知了根本逃脱不了,即使它挣脱了竹竿,可也因为翅膀粘上油,也飞不起,直接掉落地上。可粘知了也有一大缺陷,就是知了的翅膀甚至身上都粘满了油污,不干净,影响后续的玩耍和食用。
除了捉、套、粘外,还有种火烧烟熏法,那都是大人们告诉我们的方法,看到我们每天满头大汗在外面转悠,说还种更简便的方法,在树下面烧一堆火,烟雾直冲树干,知了就被迷晕落地,只管捡就是,可是,这个方法,全生产队的孩子们都没试过,觉得大热天去烧火,更热,再则,那时的房子都是木屋草房,烧火怕掌握不好,把房子烧着,那就可闯了大祸,欢迎有此经历的老伙伴们补充。
对于逮到的知了,主要是玩耍,小孩子天生对小动物感兴趣,何况是这种能飞会鸣的昆虫,小时候我们经常捉颜色鲜艳的金龟子,用细线捆住脚,让它嗡嗡地飞,同样的,捉到知了后,我们把它翅膀剪下一截,这样,它能飞可是却飞不高飞不远,怎么也飞不出我们的掌控,实际上,就像现在的人们把猫狗当宠物一样,我们那时候也把知了当作小宠物,在捉、逗、玩知了中,度过炎热又颇为无聊难耐的夏天。
文学大师莫言的小说《蛙》中,说“我”由于路上饥饿生吃活蝉,虽然是小说,可小说也来源于生活,看了这个情节后,我有二个字:扯淡。知了当然可以吃,不过都是熟吃,把捉到的知了放在火堆上烤熟后吃,小时候我们也只是偶尔吃,因为知了的头部眼睛占了大部,中间是坚硬的背甲,下腹部不知是蛋白还是屎,反正有点恶心,只是中间背脊处有那么指甲大的一点点肉,抹一点盐,味道还是不错,就是太少,不够塞牙缝的,所以尝试了一二次之后,我们对吃知了也就没有很大的兴趣。至于一些地方流行吃知了猴,我们称知了蛹,就是晚上知了从地下穴洞里准备脱壳时的样子,小编家乡的人们不吃这个,但会把它冒充知了壳卖钱,关于这个话题,小编会在下个系列《童年劳动》中作详细介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生产队那个年代的童年趣事:逮知了
那个年代,女生都是身不由己
把孩子的童年变成“完美童年”背后,是“报复性补偿”在作怪!
这个展览里,有你我的童年!
“在你童年起就憧憬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命中注定,天长地久”
星汉灿烂 里的童年女神们,年轻时都好美,你还记得她们吗~
你们不是生在和平的年代,你们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
中国百年童书展带市民重读童年
农村老话“要知家庭旺不旺,首先要看这三样”,哪三样?
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有了,致敬青春!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