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名师骆玉明郑州讲《诗经》

原标题:复旦名师骆玉明郑州讲《诗经》

复旦名师骆玉明郑州讲《诗经》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诗经》,它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元典。《诗经》体现出鲜明的生活情感和生活经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有一种塑造作用,这就是元典的意义……”11月18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骆玉明做客天一文化讲坛,在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分享“诗经与中国文化传统”,他表示,《诗经》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诗经》看着很古老,其实读通以后会发现都是男欢女爱、家长里短,种种期待、奢望、快乐,和现代人的情感没有阻隔。”

复旦名师 祖籍河南

复旦大学毕业后骆玉明留校任教,数十年如一日的教书生涯,不但使他成为复旦名师,也是B站上极受欢迎的中国古典文学宣讲人、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网红”。从《诗经》《楚辞》、古典诗词鉴赏到《世说新语》《红楼梦》,骆玉明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视角吸引了各种年龄、不同行业的听众。

来到郑州讲《诗经》,骆玉明坦言自己虽然在上海出生,但祖籍河南,多年来也屡次访豫,河大、郑大,洛阳、开封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的曾祖父那一辈离开河南到了南方,应该是100多年前的事了。我第一次来河南,看到那么多地名都是古书、《左传》里的地名,感觉很震撼。”

“看见书像穷光蛋发了大财”

在成长的道路上,书一直是骆玉明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部分。小学开始,他就在课堂上如痴如醉地看书,因为考试成绩可以过关、平时也不闯祸,就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看书”也一直被默许和保持下去。就这样,到初中阶段,骆玉明的阅读量就已远超当时的大学生了。

1968年,上初二的骆玉明开始了下乡种地的“知青”生活。但提到那个阶段,读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记忆。“那个时候就自己想办法找各种书读,比较杂乱无章,但好处是自己需要对这些书清理、归纳,因为书不容易拿到,这次遇到《三国志》,下次能读到的可能是一本《战争关系》,不可能形成系统。但不断地读下去,书和书相互之间发出的信号,会产生某种关联,自己就要想办法把它们联系起来。”

1975年,骆玉明幸运地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试点班”。“试点班”意味着没有规范的教学模式,骆玉明钻进图书馆“想看什么看什么”。经过之前的“找书难”,到复旦以后他们可以使用教师阅览室,就待在图书馆不想出来。“那时候不是一本一本读,是一架子一架子读。涉及一个系统有哪些书,都要读完。”骆玉明形容,看到图书馆的书,人开心得要傻掉,像一个穷光蛋突然发了大财。

大量阅读给他带来了“好处”:写的东西永远跟别人不一样,不会墨守成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思考、自己认为行的回答。

“昼伏夜出”的网红教授

复旦学生给了骆玉明“最有魏晋之风的教授”的名号,究其原因,源于他的“自由散漫”、特立独行,这也表现在他72岁了仍具有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当下不断涌现的新事物——他讲课的视频走红网络,因此也被称为“网红教授”,他与15岁的现代诗人姜二嫚的诗歌对谈,更是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围观。

“B站、小红书、抖音上的视频都是朋友在操作,红不红跟我没多大关系,不会因为它改变自己多少。”骆玉明说,这是自己不太主动也无所谓的事情,他发现看节目的人都很认真,都是认真读过书的大学生。他们提出各种问题,批评我、反驳我,提得很好,“如果有观众认真提问,我也会认真回答。”

如今,骆玉明仍保持着上午睡觉、夜间写作的习惯,而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离开书、离开诗歌。

(正观新闻记者 左丽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首发骆玉明新作《古诗词课》
唐诗盛宴来袭!2023抖音黄鹤楼中秋登楼夜在即,教授骆玉明:现代人通过诗歌和古人建立联系
历史上的今天: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骆玉笙出生
风靡全网的复旦古诗词课 ,读完鼻子酸酸的,心里却暖暖的
郦波新作《眉州三苏》亮相上海书展 与骆玉明对谈“眉州三苏的家风与传承”
获金鹰奖最佳女主角,这次终于把骆玉珠的遗憾补上了
骆玉明:“风趣”的晚明小品中,渗透了作者对现实紧张的无可奈何
短视频如何呈现“唐诗之美”?名师抖音共读版《唐诗三百首》发布
我在抖音追名著解读,意外看懂了这些“天书”
《诗经》的世界离我们不遥远,在心灵上很近

网址: 复旦名师骆玉明郑州讲《诗经》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403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