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想象的轻盈应对生存的沉重
原标题:以想象的轻盈应对生存的沉重
谷立立
当下时代大约很少有作家会像伊塔洛·卡尔维诺那样注重隐私。毕竟,要从事写作,首先就要把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统统写成文字,然后交给读者去评判。不过,卡尔维诺显然并不愿意轻易满足读者的探究欲。在他看来,传记或者个人信息都属于“极为隐私的内容。公开这些信息犹如进行心理分析”。这番话出现在《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开篇。表面上,这个标题是对卡尔维诺名作《树上的男爵》的戏仿,但其实,两位意大利作家卢卡·巴拉内利与埃内斯托·费里罗要完成的恰恰是卡尔维诺的传记。
于是问题来了,在前无资料、后无自传的窘迫中,他们应该怎样完成对卡尔维诺一生经历的描述?难道仅仅依靠罗列一长串简单的生平概要、写作年谱,就能完整地还原作家跌宕起伏的一生?当然不是。不要忘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的话:“所有的自传都在讲故事,所有的创作都是自传。”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作家。既然作家早就悄悄地关上了从自传探寻人生之路的大门,那么要想真正读懂他,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具体到卡尔维诺,他有着堪比爱因斯坦的大脑,写过太多奇妙的故事。故事里那些身体被分成两半的子爵、住在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影子骑士,皆源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么,这难道就是他的“自传”?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质疑库切的判断。因为早在编撰《意大利童话》的时候,卡尔维诺就曾说过“童话是真实的”。确切地说,不管他写了什么(童话,寓言,抑或是发生在茫茫宇宙中的奇趣故事),他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阐释面前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这样的写作大约可以称为“轻盈”。而透过卡尔维诺笔下那些天真无邪、单纯明晰的句子,我们不难看到一颗永远不变的童心。这倒不是说,卡尔维诺一生顺遂,从未真正体会到生存的“重”。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生存的不易。“二战”期间,他的父母曾经遭受羁押。而他自己,更是早早地加入游击队,以亲历者的身份感受着战争的残酷。战后,卡尔维诺离开家乡,在都灵开始了职业写作生涯。彼时,他在信件中向朋友抱怨,“如今写作是最贫寒、最像苦行僧的职业”,为他带来的是寒冷的阁楼与经济的窘迫。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写下去。1948年,卡尔维诺以通讯员的身份,参与对都灵钢铁厂罢工事件的报道。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走近围墙,似乎一切都像每个周日的晚上一样睡着了,但是如果你打开一条门缝,你就会看见裹着深色短斗篷的老工人的白胡子。似乎自从数不尽的烟囱在郊外草丛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他就已经在那儿站岗,年复一年,他在等待他的时刻。”看到这里,熟悉卡尔维诺的读者大约都会嘴角上扬,笑出声来。毕竟,放眼整个世界文坛,或许只有他才会将一篇本该严肃的新闻报道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仿佛他面对的不是怒气冲冲的钢铁工人,而是森林里的白胡子妖怪。
为何如此?《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中提到这样一段往事。1952年,卡尔维诺29岁。当他回忆童年,他的言语之间似乎有了一丝羞涩,“有时,一个人会觉得自己不完整,他只是还年轻。那时我马上要告别童年,迈入青春期,但我仍然喜欢躲在森林里大树的树根之间,给自己讲故事。对我而言,一根松针可以代表一名骑士,或是一名贵妇,再或是一名弄臣;我拿着它在眼前晃动,然后完全沉浸在无穷无尽的故事之中。之后,这些不着边际的幻想让我感到羞愧,我就逃开了。”
这样的场面在卡尔维诺的少年时期,应该并不罕见。1923年,他出生于古巴哈瓦那的郊区。父亲是农学家,母亲是植物学家。两年后,年幼的他跟随父母返回意大利,在圣雷莫定居下来。新家不远处就是他父亲管理的花卉实验站。在这里,年幼的他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将这些奇异的植物牢牢地记在心里。但奇怪的是,成年后的他并没有遵照父母的安排,将科学研究当成终身志业。相反,他在文学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很清楚,父母传授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填满他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毕竟,“人类的智慧对我而言同样是陌生的”。
因此,尽管对文学所知不多,年轻的卡尔维诺还是将它当成科学世界之外的另一种冒险。久而久之,他就成了科学家庭中的另类。多年以后,他回顾往事,谈到被全家人引以为傲的科学基因,无比自嘲地说:“我是家族的败类,家族中唯一的文人。”好在,两位作者并没有悖逆本心,为卡尔维诺贴上“反叛”标签。因为事实上,他从来没有离开这片长满奇花异草的园子。而恰恰是沿袭了父母在学术上的精益求精,他才会在书面语的表达上恪守科学准则,“狂热地追求语言的精准与流畅”。
这种对文字的极致要求,就像插在卡尔维诺背上的翅膀。由此,他的小说就有了双重属性:既是童话,也是现实。但说到底,它们都是自由的,摆脱了形式、体裁、语言、思想的约束,在想象的广阔世界中四处巡游。而身为作家的卡尔维诺呢,早已超越了寻常的写作规条,不再会为了写什么、怎么写而苦苦纠结。相反,他可以随意摆弄手中的故事,毫无拘束地在虚构与真实之间往来穿梭,以想象的轻盈应对生存的沉重,“游刃有余地超越了对现实的纯印象解读”。这一刻,或许可以说,他就是生活在树上的作家。(作者为书评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以轻盈笔触呈现沉重生活
《白日尽头》:让死亡显得既轻盈又沉重
“感受一种别样的轻盈”!听业内大咖讲述他们心中的卡尔维诺
以黑色幽默还原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女演员恐怖的核心力量,青蛇背起白蛇轻盈丝毫不费力气!
“生存还是毁灭”经典来了!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明早开票
为“飞鸟式作家”轻盈叙事写下注脚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首次引进出版
打开精神深处的隐秘世界
有请五少主为夫人送上史上最沉重的爱
梁永安:让我们的人生不回避沉重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7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0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