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有观点 | 本周人物:一针一线一宇宙 非遗传承人绣出梦幻星河
原标题:新闻有观点 | 本周人物:一针一线一宇宙 非遗传承人绣出梦幻星河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王娴 景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以绣针代画笔,绚丽的宇宙星河在陈英华的织布上定格、再现。作为苏绣非遗传承人,陈英华自幼学习刺绣,至今已从事苏绣工作四十多年。从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到蟹状星云的照片起,到绣出蟹状星云、猎户座星云、日珥、鹰状星云……陈英华不断改进刺绣技艺,绣制出二十余幅苏绣星空作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对话苏绣非遗传承人陈英华,听她讲述对苏绣技艺的热爱与传承。
十万针线再现梦幻星河
“团队绣制一年以上”
记者:听说最近有一幅正在绣制的“大制作”,什么时候可以完工?
陈英华:有一幅“祝融号火星车”(作品),下个月可以完工。我们已经绣了一年了。也是团队制作,我带了两个学生,还有我们绣庄的一个姐姐一起完成。因为我们刺绣用的丝线很细,一个人绣一小幅60cm×60cm的作品就要绣半年,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大幅作品都要团队来完成。
陈英华第一幅苏绣星空作品《蟹状星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2003年绣的第一幅苏绣星空作品是蟹状星云,当时是怎么想到用新的刺绣方法来绣星云图的?
陈英华:当时苏州天文台的一位老师带了一组照片,和我探讨绣这个系列的作品的可能性,一共6幅图案,我挑了蟹状星云,因为它在天文界特别神奇:我们的天体中有好多星云,但这一个是有记载的,它是1054年宋代有记录的超新星爆发,现在研究下来就是这一颗蟹状星云。
我觉得很神奇,而且星空图很漂亮,用蚕丝线来表现星空会很绚丽完美,所以我决定用我们的传统手艺再现一下。
陈英华苏绣星空系列作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最开始尝试绣星云图时,有没有比较难突破的地方?
陈英华:因为这跟传统刺绣不一样。我们一般刺绣都是从边缘往里面绣,或者有一个轮廓,但它没有。它是一个爆炸出来的抛射物,又有雾状的感觉,所以当时我绣的时候有时就找不到边界,包括它的纹理和星云的走向。有的时候绣绣拆拆,一幅刺绣就绣了半年。
星云图中的苏绣绝活
“他们以为是照片”
记者:苏绣星空图的还原度高吗?一般会对图片有所演绎,还是完全写实地绣出来?
陈英华:属于写实的。2012年我们在北京举办的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展出我们的作品,好多国家的宇航员都来到天文馆,他们以为这个是照片,觉得特别神奇。
展出作品《鹰状星云(创生之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绣星云图时,会用到哪些苏绣的技艺绝活吗?
陈英华:这些作品都展示了苏绣特有的美。第一是我们的蚕丝线,每个角度灯光照上去都会发光,特别适合绣星云。在线的使用上,我们运用了现代的手法,做出明暗度的调整,或者用丝线分层加色,还有交界处,我们会用两个颜色把它调在一起。针法上面,我们结合了乱针绣、传统绣,对适合这种刺绣的新颖针法,我们也作了适度调整,使其更符合星云作品的使用。
记者:一般绣制前需要提前构思好吗?
陈英华:拿一幅星云图片过来,我们会想怎么用丝线的粗细、针脚的长短表现远近、立体感的阴暗面,然后用什么色彩。近的地方会用稍微粗一点的线,那种轻薄的,我就会把丝线分得很细,不然就没有那种雾一样的飘逸感。
传承技艺与热爱
“我们的天空无限大”
记者:您是怎么喜欢上刺绣的?
陈英华:苏州镇湖是苏绣之乡,有2000多年苏绣历史,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刺绣。我太奶奶、奶奶她们都做刺绣,在我们小镇上也很有名,然后传到我母亲手里,到我这已经是四代了。我从小跟着妈妈、奶奶一起学刺绣,这个是耳濡目染的。
记者:您之前说要绣到80岁,现在每天工作量也不小,一天要绣多少个小时?
陈英华:现在正常每天要绣8-10个小时,苏绣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陈英华(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作为苏绣的非遗传承人,您是怎么带徒弟、教她们苏绣技艺的?
陈英华:现在守住这个手艺也很难,所以我让她们从传统针法入手。
我会先问她们为什么要学刺绣,这个是很苦的。我的学生一般带进门要三年以上,我也不收她们的费用,就让她们在我这里学习,安安心心跟着我绣。她们付出也挺多的,但是我们是双向付出,我说我愿意教,但是你们也要认真学。
记者:之后有计划推出更多星空系列,或是其他系列的作品吗?
陈英华:我的刺绣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星空系列刚好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像这个系列的“祝融号火星车”作品,就是我们飞跃性的里程碑。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星球、我们的天空是无限大的,我觉得挺好。我还有新图在敦煌博物馆,是一个神话系列,我准备绣满四五十幅然后做展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非遗满绣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推出虚拟数字人,非遗邂逅元宇宙!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汴绣非遗传承人王素花:匠心不泯 针指之间绣人生
一针一线扎出布扎 绣出“幸福花”
河北唐县:非遗京绣“蹚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逝世,绣坛“猫王”难再觅
以非遗做帆,数藏为桨,科艺元宇宙携马尾绣首推国家级非遗数藏
广西贺州非遗瑶绣传承传统技法 再现瑶胞生产生活场景
羌绣传承人陈云珍:手把手教羌绣 让北川羌绣传承下去丨我是党代表
非遗“针”功夫 指尖“绣”传奇
“非遗技艺”变“指尖经济” 千阳绣娘“绣”出美好生活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