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族节日看非遗|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

原标题:从苗族节日看非遗|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

近段时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苗族同胞们正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活动庆祝苗年和鼓藏节的到来。

苗族文化跨越千年,不管是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的苗族盛装,还是千锤百炼锻造出的银饰,亦或是节日里的“灵魂乐器”芦笙,无不体现着苗族同胞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鼓藏节是传统祭祀活动,每十三年过一次,不同苗寨过节的轮回起始年份有所不同。

在苗族同胞眼中,鼓是祖先灵魂栖居的地方,鼓藏节就是祭祀祖先、感恩天地的日子,包含进客、祭祖、跳鼓、送鼓等环节,期间将开展十二道拦门酒、跳芦笙、青年男女讨花带等民俗活动。

苗族鼓藏节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逐渐从家族祭祀活动发展为各民族间团结交流的文化载体。

记者:吴斯洋、崔晓强

编辑:刘瑞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贵州织金:2023年青山羊场苗族谷花节开幕
非遗IN节气·立冬 | 古人所说的“冬藏”,到底是在藏什么?
国家级非遗三棒鼓:武陵山区的“即兴说唱”
7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大运会、“村超”等大型活动拉动非遗传播活力提升
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姜文英:一把剪刀守护一份文化
伊山镇开展非遗(工鼓锣)文化大讲堂
绥宁县举行2023年苗族插绣技能大赛
新绛:香港小鼓手重返“鼓”乡 传承非遗学艺忙
钟山:第十三届青林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
擂金鼓 鉴非凡丨当非遗遇上白酒,民族重器奏响东方品味

网址: 从苗族节日看非遗|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558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