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蔚在“名家论坛”分享《银锁》等艺术名作背后的故事
原标题:李乃蔚在“名家论坛”分享《银锁》等艺术名作背后的故事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张熙 李亚茹 刘一儒
著名画家李乃蔚的工笔画堪称一绝。李乃蔚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工笔画《银锁》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奠定其在美术界的地位。11月25日,李乃蔚做客武汉“名家论坛”,分享其艺术人生。读者聆听了他的《山菊》《银锁》《红莲》等代表作背后的故事。
用中国画的技法,达到极度的肌理和质感
李乃蔚代表作《山菊》
1997年,李乃蔚的《山菊》破茧而出,一位清秀的土家姑娘,近靠山石,凝视远方,画面明快清亮的调子,给人淡雅怡然之感。这幅作品一举夺得“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银奖,使李乃蔚在中国画坛一鸣惊人。1999年,他的作品《银锁》又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
李乃蔚代表作《银锁》
李乃蔚分享说,作品《银锁》他画了两年,画的是一位土家姑娘,身带银锁。这幅画尺幅较大,把2米3高的宣纸粘在墙上,必须站在凳子上拿着毛笔一遍一遍地描。2000年赴日参展,并被日方选用为“招贴(展览海报)”。当时,日本人看后竟不相信这是一幅中国画,不相信画面能如此写实,甚至还用手去摸是不是纸本,是不是用的中国画颜料。
李乃蔚分享说,“我的工笔画力图用中国画的技法,达到极度的肌理和质感。为了逼真传神,人物我都是按照真人的比例来绘画的,人物的皮肤,很多是我一个点一个点地画出来的。”
李乃蔚的工笔画用的是淡彩,颜料是薄中见厚,为了达到颜色的饱和度,往往需要一层一层的渲染叠加,少则几十遍,多则上百遍。李乃蔚揭秘,作品《红莲》画了4年,是他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幅画。在第四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的展出期间,作品《红莲》被挂置在第四位,两位印度画家看见了,拉着他的手,热切地询问用的什么材料、什么颜料、什么技法,并请他去看他们的印度绘画。“印度也有一种极度写实的画种,是印度细密画,与中国古代寺院绘画也有交集之处。”李乃蔚说。
评价一个画家,最终还是靠作品说话
李乃蔚回忆,自己在武汉画院从事了30年的艺术创作,每天都泡在作品里,搞自己的创作。很多人到画院去看,觉得画家很悠闲,除了画画什么都不干。李乃蔚说,事实并非如此,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单位和文联就会统计,你今年参加了什么全国展,获得了什么奖项,作为艺术创作者,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也想告诉年轻的画家,评价一个画家,最终还是靠作品说话,不是靠炒作,也不是靠人。”李乃蔚说,参加全国美展并争取获奖,是快速让画坛认识的一个正途。
而对于怎样才能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李乃蔚分享经验说,评奖会的专家是以中国美术史为参照来评奖。中国画走到今天,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传统的继承,一个是对传统的创新。一个中国画画家的作品,对传统有多少继承,又有多少创新,两者之间要恰到好处,要梳理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真正难的就是在这里,不能没有创新,又不能太过。太过了,就不是中国画。
李乃蔚说,中国画与西画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画强调写意,古人绘画画的是自己心中的景象。现在年轻人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一开始就要打好基本功,要训练中国画的基本功没有他法,只能靠不断地训练。即便是已经成名的画家,也要每天动手画,让自己的身体形成肌肉记忆。
(讲座现场图由武汉图书馆提供,作品图由画家本人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第二期新书发布
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文学名家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学建言献策
一周艺术人物|齐赫尔加盟悉尼双年展,魏蔚出版艺术随笔
“江苏文学名家名作” 外译项目第二期新书发布
深圳读书月名家“阅享新安” 讲述深港文脉故事
名家说名作②| 吴泰解读粤籍大藏家吴荣光的“宝贝”和“朋友圈”
“江苏学术名家名作外译”项目第一期新书首发,向国际学术界发出“江苏声音”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融汇历史与肖像共享澳中艺术文明
42位名家分享“我的艺术清单”:艺术是精神的呼吸
简里里×李松蔚×康堤 |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新书分享沙龙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5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8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951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7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32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