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封,保存完好!一批季羡林家书入藏家书博物馆

原标题:19封,保存完好!一批季羡林家书入藏家书博物馆

“羡林儿如面:近阅与两孙函,知工作正忙,职责所在,固难推诿,惟望善自珍摄为盼!……”家书抵万金,寥寥数语之间展现的是叔侄亲情。11月27日,19封季怡陶致季羡林家书由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收藏家荣宏君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并自即日起在该馆展出。

“在季羡林先生的晚年,我有幸得到先生的教诲,他为人的朴实、对国家的大爱一直深深感动着我。”在季羡林去世后,荣宏君偶然在一处废品收购站中,发现了一批属于季羡林的物品。本次受捐的家书就在其中,共19封、23页,多数带有信封、邮票、邮戳,保存完好。

这批起于1948年6月、止于1955年5月的家书,均是季羡林的叔父季怡陶从济南写给季羡林的,彼时,季羡林在北京大学任教。在季羡林的成长过程中,叔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书内容不仅反映了长辈对晚辈的舐犊之情,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些侧面,是丰富季羡林研究的重要史料。

“书信的私密性强,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在独特的时代,这些家书成为了承载家国情怀的特殊载体。”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姜萌说,这批书信的史料价值很高,不仅反映了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家庭关系和浮沉,也拥有生动的经济史料价值和邮政史料价值。

季羡林不仅是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与家书保护也有着极深的渊源。他正是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的前身“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最早倡议人之一,为民间家书的抢救与征集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很有幸发现了这批书信,并做了初步整理。现在这批家书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师生的研究,一定能更好地挖掘它们的价值。”荣宏君说,“相信我今天的这个举动,也圆了季羡林先生的心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和冠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最美家书”是什么模样?中山举行“一封家书话家风”评选
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在京揭晓,航天员刘洋家书入选
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在京揭晓 航天员刘洋家书入选
那些未能传达心意的话语通过“信”来倾诉 《我在郑州挺好的:父子家书》在郑首发
读《曾国藩家书》
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揭晓

遇见《傅雷家书》
《寄往春天的家书》新书首发式在江西上高举行
江西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巡演活动举行
“武状元”金头盔、《武动亚运》油画作品入藏中国体育博物馆

网址: 19封,保存完好!一批季羡林家书入藏家书博物馆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14625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